飞机设备维修 培养目标:飞机设备维修坚持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符合包头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掌握通用航空领域小型飞机维护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维修基础技能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航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专业教学中,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要课程:专业知识方面能够学懂弄通包括航空概论,物理,化学、机务英语、机械制图、人为因素、航空法规、飞机结构与系统、航空发动机结构与系统、维修基础技能等课程相关知识。
航空服务 培养目标:航空服务专业培育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的通识课和专业课,实现全部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潜质,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弘扬劳动光荣、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中等学历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航空服务英语语言能力和空中乘务、地勤服务等初步专业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航空服务通用英语、民航概论、民航商务运输、形体训练、形象设计、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旅客运输、民航安全服务技能、客舱服务、民航安全与应急管理、旅游心理学、形体礼仪综合训练、模拟客舱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等。 航空服务专业招生要求: 1.五官:端正,肤色好,身体健康,身材匀称,性格开朗,举止端庄。 2.体重要求:身高(cm)-110(cm)(kg)(±10%)。身高要求:女生164cm-175cm,男生175cm-185cm。 3.视力要求:眼球无变形,无色盲、色弱、斜眼,矫正视力1.0以上。 4.裸露部位无明显疤痕、胎记、纹身等,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英文发音基本准确,听力不低于5米、行走正常无明显的内、外八字。 5.无精神病史及癫病病史,肝功能正常,无肾炎,无传染病及各类慢性疾病。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培养目标: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低空无人机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等部门,培养从事低空无人机装配、调试、维护、维修、操控、应用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可直接参加对口单招考试, 升入相应高职院校相应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识图及CAD技术、无人机驾驶手册、多旋翼机概论、固定翼机飞行原理、无人机拆装、无人机操控与自驾、行业特色课程(航拍、植保)、模拟飞行实训、应用飞行实训等。
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 培养目标: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风力发电企业和风电场建设企业,培养从事风电场运行、风电场机电设备维护检修和风电场建设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机与变压器、机械识图与CAD技术、机械基础、电气及PLC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概述、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和原理、风电场电气设备、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机组机械液压设备维护与检修、风电场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风电场升压站运行等。
计算机应用 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通过在校3年学习,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升入高等院校本、专科继续深造,或参加对口单招,升入相应的高职院校。 主要课程:按照高考考纲开设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图形图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
学前教育(幼儿保育) 培养目标:学前教育(幼儿保育)主要培养从事幼儿保育、教育和管理等工作,并在专业上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接续专业:学前教育专科、学前教育本科。 主要课程:公共基础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基础课(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幼儿教育心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专业技能课(乐理与视唱、声乐、钢琴、舞蹈、幼儿美工、幼儿文学、幼儿教师口语、幼儿园保育)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铁道运输服务) 培养目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铁道运输服务)专业面向铁路运输生产和管理一线岗位,主要培养与我国轨道运输发展相适应的高铁服务、动车服务以及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等与高职相衔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铁路客运组织、铁道概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礼仪、铁路客运英语、铁路运输经济法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服务心理学、茶艺咖啡技艺、形象设计、沟通语言与艺术、普通话、形体训练等。
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 培养目标: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太阳能光伏电站、光伏发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培养从事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工作;以及光伏发电设备的生产、销售、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可直接参加对口单招考试,升入相应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光伏工程技术。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机械识图及CAD技术、电气与PLC控制技术、光伏技术应用、光伏电池制造工艺、风力发电原理、直拉单晶硅、光伏组件制造工艺、光伏电站运行维护、光伏发电系统施工等。
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专始建于1931年。1981年创办职业高中班。学校系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实训场地齐全,教学设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人才效益显著。 近30年来,我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队伍,美化环境,弘扬“勤奋、求实、文明、健美”的校风,被社会誉为“精神文明的园地、实用人才的摇篮”。1997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我校,并赠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2001年10月17日,李岚清副总理致信我校全体师生,为我校近年来所取得的办学成绩“感到很高兴”。 2006年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先后莅临我校视察,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我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呼和浩特市教育管理先进集体”称号,被选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高中委员会常务理事校。 通过多年艰苦奋斗,我校已形成集职业教育、艺术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办学实体。学校还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培养中级旅游专业人才的基地、通用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普通话技能鉴定测试站。我校坚持以德立校、特色兴校,为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产业培养出数以万计“合格加特长”的实用人才。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较高,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考入各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我校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实行长短结合,对在职幼儿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对部分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技术培训。 当前,全校师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积极发挥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示范作用,逐步把学校建设成自治区中等职业优秀示范校,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首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包头铁路工程学校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包头市东河区巴彦塔拉大街180号,是一所面向内蒙古自治区和铁路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法人代表为校长张澍东。 学校现有五个教学区,占地面积260余亩,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各类实验室31个,室内外实习演练场所10处。教学仪器6200余台(件),总价值 1500余万元。建校以来,学校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先后荣获铁道部面向全路服务的重点中专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学校、铁道部及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建有音像、语音、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及各类专业教室。校园内安装了双向可控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校园网通过DDN专线接入国际互联网。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3人,其中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本科学历达90%以上,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教师总人数的75%,双师型教师57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6%。学校开设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加工制造、信息技术、环境、旅游及公共事务等中职专业7大类18个,高职(3+2学制)专业10个,在籍学生4200余人。1994年被国家教委首批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后,又于2000年、2004年两次被教育部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4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信息产业部办公厅确定为承担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院校之一,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示范性专业。2003年年底,按照铁道部实施主辅分离的战略部署,学校由呼和浩特铁路局划归包头市管理。一年来,学校本着学习的态度,抢抓机遇,主动适应,顺利完成了改革的平稳有序过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管理进一步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学校毕竟是一所老学校,中专教育学费偏低,自创自收能力较差,资金的长期短缺导致教学设备、设施投入欠账严重(办学用房中平房较多且大多数均为五、六十年代建造,教学设备、设施大部分是九十年代前期购置),拟定的各项计划无法落实,学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学校紧紧抓住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这一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内涵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开拓办学渠道,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形成按专业设置招生、按大类组织教学、按“订单”进行培养,高等与中等职业教育并存、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互融通,以铁路专业为龙头、铁路与通用专业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吃苦、守纪律、有技能、会学习、勤实践、敢创新,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牢固树立让党和国家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思想。今后将通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国家一流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十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国际知名的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和自治区实现小康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包头铁路工程学校始建于1956年4月,1958年至1964年,经铁道部决定,升格为包头铁道学院,附设中专部。1964年恢复中专建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校园环境优美,生活设施完善。学校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巴彦塔拉大街180号,原校址东河区巴彦塔拉大街,后迁至九原区三道沙河镇南面的九原开发区。教学区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室 24个,各类实习基地5处,实验设备5000余台(件),价值800余万元。学校还设有制图、音乐、美术、语音及多媒体教室等。图书馆藏书20余万册,订阅各类报刊杂志500余种。设有看台的标准田径运动场1处,篮球场6个,排球、网球场各2处。目前,己建成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和食堂售饭4个系统组成的计算机校园网络。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我校题词。学校设有土建类、管理类、热工类、机电类、环境类等15个专业。现有在籍学生2500余人,教职工320人,专任教师150人、,其中75%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几年来,共有27人主编、主审、合编出版教材23种;80多人次编写校内使用教材30多种,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指导书50多种,实施性教学大纲50份。学校有21人在省(部)、地(市)各种学术团体中担任40个理事以上职务。...
呼和浩特市卫生学校成立于1959年,隶属呼市卫生局,准处级全额事业单位,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全区内外培养中、初级医护人才的重任。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在办好普通中专的前提下,与区内外著名的医学类院校联合办学并依托高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培训,从而实现了以中专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岗位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教学设备齐全,集教学、实训和培训于一体,有教学楼、实训楼、行政办公楼、男生公寓、女生公寓、学生食堂、田径运动场等。...
学校现有全日制中专生2882人、全日制高职生426人、函授中专生831人、函授大专生443人,是全区发电运行培训基地、全区电气运行培训基地、全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人员培训基地、全区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带电作业培训基地、全区电力营销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等级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外语培训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一所电力类职业技术学校。建校48年来,学校从严治校、严把教学质量关,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以“为学生负责,为家长着想,为社会服务”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合作、学会创业”为目的,为区内外的电力系统和各大、中型企业培养了数万名本科、大专、中专等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现在很多人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行政领导和全国劳模、技术能手、发明专家等。...
内蒙古警官学校是全区仅有的一所国家级重点全日制中等专业人民警察学校。学校占地350余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亿元。学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齐全,建有办公楼、综合性教学大楼、干警培训楼、图书馆、多功能警体馆、现代化校园宽带网络系统以及学生公寓楼、食堂、浴室、医务室、洗衣房、商店等附属设施,构成了学校人文气息浓厚、幽静而秀雅的育人环境。...
赤峰农牧学校始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集种养、经管、工程、信息、商务服务类专业为一体,文、理、工兼备的中等职业学校.199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中专办学水平A等学校,1994年被赤峰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1998年被赤峰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1-2003年连续三年被赤峰市政府评为科技扶贫先进单位,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能力建设计划试点学校,同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晋升为赤峰学院农牧职业技术学院....
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1年,是自治区创办最早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是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职业中专,其前身为“呼和浩特市职业学校 ”,创建时校园占地15亩,后改名“呼和浩特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1995年学校晋升“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改名“呼和浩特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顺应首府经济发展需要,2007年5月与“内蒙古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合并,正式更名“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学校设东、西两处校址办学,校园面积60亩,建筑面积3万平米,2007年12月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2月学校喜迁新址,新校园坐落于呼市北部教育园区,校园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万平米,2011年10月,学校获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学校以“明德求真,精技立业”为校训,始终坚持“培养目标为核心、素质教育为重点、实践教学为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线”的教育原则,建校33年来为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优秀职业技能人才,为首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学校在33年职教探索历程中,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发展成一所集职业中专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70321平方米,拥有400米标准跑道操场1个,篮球场5个,其它面积不等的体育运动场所多个,拥有6层教学大楼一幢,5层办公大楼一幢,3层综合楼一幢,四层学生公寓大楼三幢,一幢独立的6层实训大楼和单独的实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各类设施均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标准。学校现有教学班85个, 全日制在校生2989人,非全日制注册学生1182人,开设计算机应用、中餐烹饪等面向服务业的七大类19个主体专业,开设烹饪营养与工艺等10多个联办专业。其中烹饪、计算机、会计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骨干精品专业;电子专业是呼和浩特市精品专业。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方法科学。在编教职工24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人,本科学历171人; 高级教师66人,中级教师73人;专任教师213人,其中基础课教师92人,专业课教师121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06人。多年来,学校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教会做、大师引领、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重视各级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的培养,现有29名自治区级、市级学科带头人及优秀教学能手,7名中国烹饪大师、4名内蒙古烹饪大师在教学一线任教。学校利用自治区政府、财政部、教育部投资和学校自筹资金,购入实验实训设备3900多台套,建成了烹饪、计算机、机电、物流、动漫、汽修六大重点实训基地。建成了功能齐全、运行流畅、便捷高效的校园网络。教室、实习实训室、图书馆、办公室、文体场馆都可以接入到校内局域网中,2013年学校拓宽互联网接口带宽,实现了校园网络无线化全覆盖,完善了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了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建成了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容量达到30TB。学校网站被评为呼和浩特市教育五星级网站。学校办公实现了精细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充分实现教育教学以及办公资源的节约、共享和高效利用。学校加大投入,建成电子阅览室3个,购置各类图书、订阅各类报纸期刊,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已达 85053册,电子图书16300册,订阅各类报纸40种、期刊82种,丰富了广大师生文化需求,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学校为所有处室组都配备了计算机,接入了互联网,为全体专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现在全体教师都能很好地运用计算机并具有较高的课件制作水平。学校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根据现有专业设置情况,先后与四川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家区内外院校联合办学,开设烹饪营养与工艺等10多个联办专业。联合办学的成功,促进了学校规模的扩大,也进一步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为学生升学与就业打开了方便之门。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技能训练,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技能集训活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结出了优异的成果。在2012年至2014年示范校建设的三年期间,在呼和浩特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六届至第八届技能大赛中,学校计算机、烹饪、财会、工美、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派出师生参加了十个大类19个项目的技能竞赛,共获得学生组团体冠军16项,团体二等奖10项,团体三等奖3项;荣获学生组技能状元34个、一等奖70个、二等奖103个、三等奖132个;教师组获得市级技术能手8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39个、三等奖8个。2012年至2014年,在自治区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首府乃至自治区遥遥领先,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樊丁等4位同学先后获得1个个人三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3等奖1项;在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个团体一等奖,3个团体二等奖,1个团体三等奖;3 个个人一等奖、12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参赛选手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也进一步展现了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为了保证就业质量,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严把教学关,课程设置、学制安排等各个环节均为学生就业服务。学校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稳固的实习就业网络。与内蒙古新城国宾馆、内蒙古国航大厦等50余家单位签订了联办及校企合作协议,为校企联合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目前已经与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多家区内外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了搞好就业工作,学校还定期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召开就业信息发布会。让学生及时了解各方面信息,作出王确的就业选择。仅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学校就为社会输送了近2000多名具备了一定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 在98%以上,同时新招2500余名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机关、知名企事业单位、各大银行和星级宾馆饭店,他们逐渐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部分优秀者已成为部门经理、业务主任、会计师、厨师长等。目前仅在呼市地区各大宾馆饭店就业的烹饪专业学生就有50多人担任厨师长以上职务;财会专业很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大银行业务骨干。学校还与高职院校紧密衔接,高职升学率保证在100%。毕业生就业有出路,升学有希望,创业有本领。稳定的就业率、升学率、良好的就业质量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学校各方面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学校重视与各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互通信息,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向,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学校目前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德育工作委员会团体会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联盟理事单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集团化办学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出路。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联合行业、企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开展职教集团建设工作,2009年牵头成立呼和浩特市餐饮旅游职教集团,集团成员达到22家。2013年学校又牵头成立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集团,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多元化办学模式。集团内成员单位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校企共同商定师资培训、课程改革、教材开发、过程评价、实训管理与学生评价六项标准,实现了校企用人双赢。学校积极开拓短期培训办学渠道,开辟了中职学校服务社会的新领域,学校利用专业资源优势,积极申请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已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外贸跟单员培训中心”;“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培训中心”;“OSTA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报名培训机构”。培训中心成立以来,相继为内蒙古假日酒店、武警内蒙古边防总队等单位培训上岗人员,为蒙古国提供西餐烹饪培训,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培训了大量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下岗工人再就业掌握一技之能打开了方便之门;为农民工培训,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动城市化建设,提供了知识技术上的支持;由于学校在技术工人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学校被指定为呼市“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呼市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学校设有呼市职业技能鉴定站,拥有职业技能高级考评员10人,考评员30人。开展19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人数逐年增加,2012至2014年累计组织了各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在职业技能各工种鉴定方面已经走在了同类职业学校的前列。彰显了职教名校服务社会的责任。近年来,学校不断开拓进取,荣誉不断,200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2005年9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优秀考点;2006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依法治校示范校;2007年被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推进素质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还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评为“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2009年科研成果《明德求真 精技立业》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德育管理科研优秀成果奖;2011年被中国教师基金会、国家教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授予全国“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市政府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2012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德育管理先进集体”、“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2012年在市教育局星级管理评比活动中,学校“绿色生态校园”获评四星、“放心食堂”、“文明宿舍”、“放心超市”获评三星。学校在2012年6月进入国家级示范校项目建设阶段后,凭借扎实推进示范校建设工作,学校在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评价模式、教育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七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办学机制和内涵建设都取得了质的提升和飞跃,学校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学校在首府地区起到了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首府中职教育中发挥了引领、示范,骨干、辐射作用。学校教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校园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发展需要,呼市人民政府在《2012年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已将呼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校园改造工程列为重点实施项目之一,2012年1 月11日,呼市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学校校园改造项目正式立项。校园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为69000平方米,总投资2.24亿元。该工程项目建设2014年5月14日正式开工,目前已进入紧张施工阶段。不远的将来,一座现代化、信息化、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校园即将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建校33年来,学校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但正因为其艰辛,奋斗之后的成果才更让人值得珍惜,33年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职教发展历程,见证了全体商贸人从职业教育的拓荒者成长为今天职业教育的创新者,两年示范校建设,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又使商贸人迈上了历史新台阶。学校抓住此次机会,继续鼓足干劲、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加强建设,以科学的态度、顽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争取把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首府一流、自治区领先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共同开创商贸旅游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为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的职业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内蒙古经贸学校,1979年建校,前身是内蒙古供销学校,是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系统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000余人,学校专兼职教师150多人(其中高级讲师36人,讲师68人),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6.39万㎡,为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与多媒体语音室,各专业配有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先进。 学校35年的办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办学实力稳步提升,1992年被认定为办学水平A级学校;1994年2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同年11月被评为国内贸易部系统重点中专;1998年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呼和浩特军分区批准为职业教育青年军校,施行封闭式准军事化管理;1999年经自治区教育厅评估、国家教育部验收,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并于2003年通过教育部复评;2007年7月作为呼和浩特市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优秀代表,学校接受了教育部长及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领导检阅。2012年成功申报为全国供销合作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供销系统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教育先进单位、呼和浩特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誉为塞外职教明珠。...
临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1993年跨入市级重点行列,1994年荣登省级重点的台阶,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并改办职业中专,2003年在教育部国家级重点职校重新调整认定中,摘夺全自治区之冠。临河一职创造并实践了“熟练的专业技能+普通话与社交能力+基本写作与计算机应用”的三项基本技能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六种能力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倡导并贯彻“先成才、再成才”及“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理念。...
——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简介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建校于1982年。三十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务实的办学理念(一)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当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服务学生与服务社会同进;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突出德育管理创新,突出打造融合优秀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把学校建设成为自治区精品学校。(二)办学目标遵循办学指导思想,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建设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建设教师乐业、学生向往的学校。(三)校训明德、明理,成人、成才。(四)校风民主、和谐、勤奋、文明。(五)教风博爱、严谨、勤勉、创新。(六)学风勤恳、尊道、求真、力行。二、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校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95846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实训区分布合理、功能齐全。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室75个,实习实训设备总值3758万元,实习实训设备和教学仪器39354台(套),共有计算机1148台,多媒体教室110个,数字化课程120门,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学校承担赤峰市北部旗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考评工作。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当地34个工种的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工作,对外培训每年达19000人天,年培训收入近百万元。学校引企入校,建有机械加工实习工厂1个,汽车4S店1个,汽车维修厂1个,二类驾校1所,实习门诊1所,这些企业均为当地行业带头企业,以优异的质量服务于当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学校建有当地一流的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1处,乒乓球馆1个,羽毛球馆1个,篮球场12个,排球场9个,足球场6个。这些运动场所不但满足了本校师生的健身需要,还为合作企业、兄弟学校提供了训练基地。学校长期承担全旗中小学运动会、职工运动会、旗长杯足球赛等当地大型体育赛事服务。学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6328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4986人,毕业生双证率达100%,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8%。三、以改革谋发展,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学校始终坚持“学校发展围着市场转,专业建设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社会需要转”和“巩固发展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骨干专业,精心打造新兴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科学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改造老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开发特色专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学校组建了由行业专家、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调整方案,所有专业都与企业合作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采取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要求相结合、培养目标和用人需求相结合的措施,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两级骨干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建设了一批与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重点专业。2003年,学校的农学专业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名专业,2007年,电工电子专业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专业,2008年,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赤峰市骨干专业,2014年,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骨干专业。(一)构建了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校18个专业分别组建调研组,深入到58家企业进行调研,搜集了相关行业的职业标准,撰写了18份调研报告,形成了18份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报告,形成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校、村、设施农业项目区联合培养”、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做统一、产学研一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理实一体、双证融合、适应性强、适合培养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共同编写了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机床装配技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32本校本教材。建设了《植物保护技术》《机械精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汽车二级维护保养》等8门精品课程,建立了专业教学标准库、电子教案库、电子课件库和教学资源库。探索实施了项目教学、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岗位教学、场景教学等“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侧重技能培养,走“课堂与农户对接”的路子,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程实践性。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依据专业与产业、职业与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与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赤峰山金红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针对企业对机械类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把建筑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把校园建设项目列为教学实践内容,实施项目教学,在合作企业的技术与设备支持下,圆满完成多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按照职业学生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与企业共同分析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二)建成了师德良、技能强、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发展需要,制定教师队伍发展规划,通过开展校内外培训、企业实践、教学研究、技能竞赛和技术服务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学校先后选派2名教师赴德国进修,8名教师赴香港进修,42名教师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聘请企业38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培养了自治区、市、旗、校四个层次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36名、骨干教师128名,双师型教师达到180人,专业教师中的“双师比”达到100%。(三)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制度》、《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实训管理规定》、《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学校与58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工作。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就业基地,学校为企业无偿输送毕业生、提供技术服务、培训职工。近两年,学校为合作企业无偿培训员工1万余人次,无偿提供技术服务100余人次;企业投入200余万元为我校援建了录播教室、体验中心、阅览室、电子备课室等项目,校企合作、互助双赢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四、以创新谋特色,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一)坚持德育创新,走“成人成才”育人之路学校成立了德育管理创新特色项目建设小组,牵头开展了四个理论研究课题:1.德育管理系统化、制度化创新研究,2.“以人为本”德育实践研究(突出学生自主管理、个性特长发展研究),3.中职生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4.德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学校成功构建“校级领导包专业室、中层干部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的三层承包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德育工作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经过多年努力,德育管理工作获得丰硕成果。近三年,学生道德品质合格率达到100%。王新琦等36名同学被自治区教育厅、赤峰市教育局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刘洋等9名同学在赤峰市“康嘉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分别获“职业规划之星”称号和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每年发展新团员1000余人,发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80余人。德育副校长牟永新被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人社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柴红飞等教师所带的13个班级被评为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先进班集体”,刘杰、李晓峰等11名教师被赤峰市、巴林左旗两级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全国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二)引企业文化进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把实训车间包装成企业车间,形成了校企相融的文化体系。推行“实习实训企业化、生产任务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的教学改革,大力营造学校与企业紧密融合的职业氛围。学校编纂了《管理制度汇编》,规范师生行为,提升职业素养。学校实施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三年,学校新建草坪4片、玫瑰园2个、糖槭树林1片、五角枫林1片、喷泉广场1处、喷泉花园1处,新栽梧桐等景观树2万余棵,新安装路灯26套,新添置景观石8处。学校的所有花草树木均由各班级栽种、经营、管理,涉农专业的师生和后勤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学校增建了5个图书分库和5个阅览室,为师生读书提供便利,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学校新建了当地一流的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和艺术活动中心,这些场馆既是学校师生活动场所,又是合作企业文体活动聚集地。近两年,学校承办各级各类文体赛事35次,加深了校企合作深度、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美术、陶艺、皮影、演讲、球类、轮滑等80多个社团,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特长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平台。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营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为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基础。2015年4月,我校皮影社团学生自编自演的皮影戏《辽太祖传奇》在河南开封举行的全国皮影“山花奖”展演大赛上荣获金奖;2015年7月,我校演讲社团学生韩肖峰在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演讲比赛中,连续夺得巴林左旗第一名、赤峰市第一名、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名,并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演讲大赛,获得全国演讲总决赛(中学组)三等奖;我校足球啦啦操社团在赤峰市举办的足球啦啦操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赤峰市参加在包头举行的内蒙古自治区足球啦啦操比赛。学校全面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基地建设和培养工程。编制了《学生职业素养手册》,把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引入到学生管理过程中,实现学生与职业人的对接。各个专业实训基地都引进了企业文化,营造了和工作岗位情境一致或相似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学中做、做中学,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明显提升。2014年,学校被巴林左旗教育局评为“绿色学校”;2015年,学校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和谐校园”。五、以科研为先导,内涵建设不断丰富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国家级课题《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自主创新教育和谐体系实验与研究》下设的子课题《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自主创新学科教育、德育和谐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10年7月结题,我校被评定为国家教育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实验基地。2010年9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多位教师被评为“教研先进个人”,学校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授予的“‘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先进科研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专题项目“自主创新教育技术与方法研究”实验基地。2012年6月,国家级课题《教育科研推进学科教学改革》结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14年5月,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定为“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科研试验基地”。2014年12月,《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结题,学校共23人获单项奖,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业务素质明显增强,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三十多年来,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继往开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跨越发展,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1992年,教育部专家、领导到校视察工作,给予华夏职业学校“求索奋进的榜样,农村职教的典范”的高度评价。1995年,北方十五省市区职教协作会议在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召开,学校获得了“草原风光,职教楷模”的赞誉,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副司长刘占山为学校作了“草原职教一枝花”的题词;同年,学校被确立为“香港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199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1999年,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经验被写入《人民日报》的《奋进的中国·教育篇》。2000年,《农村教育》第11期专题报道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三农”服务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2001年,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和“赤峰市名学校”;同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2002年,《农村教育》第8期再次专题报道我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2003年,学校被赤峰市党委、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7年,学校被评定为“赤峰市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新课程改革先进学校”;2012年3月,学校在巴林左旗行风评议中位于教育系统第一名,并获“赤峰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8月,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2013年4月,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被中国品德教育联合会确定为“全国青少年品德教育实践基地”;2013年5月,学校荣获中国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联合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百强院校”称号。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多次被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社会奉献突出单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将一如既往、开拓创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