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教育政策的不断调整,不少学生和家长对 2026 年是否还有自主招生感到疑惑。自主招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招生方式,为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或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升学途径。就目前来看,2026 年自主招生大概率仍会存在,只是在形式和政策细节上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从高中阶段来看,许多地区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行自主招生政策。例如,广州市规定 2026 年普通高中学校仍可自主招生,招收具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优秀初中应届毕业生。其中,示范性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比例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 10%,非示范性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比例不超过学校招生计划的 5% 。山东省济南市也计划在 2026 年起,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试点综合评价招生,而综合评价招生与自主招生在选拔人才的理念上有相似之处,都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特长的考量。
在高等教育阶段,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有所调整,但一些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仍在有序开展。以 2025 年的情况为例,众多高职院校通过自主招生选拔了大量技能型人才。2026 年,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有望延续,为中职毕业生和对职业技能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
那么,如何获取 2026 年自主招生的最新招生简章与计划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靠途径:
官方教育部门网站:各地的教育考试院官网是获取招生政策和计划的权威平台。例如,北京市考生可关注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上面会及时发布关于中考、高考以及各类招生政策的详细信息,包括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各学校的招生计划等。考生和家长应定期浏览,以免错过重要资讯。
学校官网及官方公众号:各招生学校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上发布详细的自主招生简章。以高中招生为例,经批准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普通高中会在官网公布招生简章,明确招生计划、范围、报名条件、综合能力考核办法等内容。高校同样如此,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会在招生网站上第一时间发布本科招生相关政策,包括特殊类型招生(含自主招生相关类型)的信息。考生可直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学校名称,找到官方网站后,在招生板块查找相关内容;对于学校公众号,可通过搜索学校名称关注,接收推送消息,及时获取最新招生动态。
阳光高考平台:这是教育部指定的高校招生信息发布平台,各类高校的特殊类型招生信息都会在此公布。无论是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还是高校专项计划等,考生都能在该平台上找到权威且全面的信息。只需在浏览器中输入 “阳光高考”,进入官网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查询到各高校 2026 年相关招生计划和简章。
招生咨询会:一些学校会在招生季举办线下或线上的招生咨询会。在咨询会上,招生老师会详细解读招生政策、计划以及解答考生和家长的疑问。例如,部分高校会在各地中学举办招生宣讲会,介绍本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专业特色等。考生和家长可关注当地中学或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通知,积极参加此类咨询会,与招生人员面对面交流,获取一手信息。
总之,2026 年自主招生仍将在升学体系中占据一定位置,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关注官方渠道,考生和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招生简章与计划,为升学做好充分准备。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通过专升本联合培养获得本科学历后,不少考生担心 “联培” 标签会影响后续考研、考公、考编,甚至误以为 “学历认可度低,报名会被拒”。实际上,联培升本属于全日制普通专升本范畴,学历效力与普通专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编中无额外限制,仅需满足各类考试的统一报考条件。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学习中,部分学生因 “专业兴趣不符”“家庭地域变动” 想转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合培养模式特殊,调整无门”。实际上,这类调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厅统筹政策”“校校合作协议” 双重约束,比普通专升本(非联合培养)更严格,且需所有合作主体一致同意。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学费收取标准是考生关注的实际问题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专科上课,学费按专科收还是本科收?”“分段上课会不会两边收费?”。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学费有明确政策依据,无论培养地点在哪,均统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费标准收取,与专科院校学费无关,仅部分特殊情况有细微调整。
不少考生担心:专升本联合培养若两年都在专科院校上课,会错过本科院校的优质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师资),导致学习资源 “打折”。实际上,两年全程在专科上课的联合培养,资源并非 “绝对缩水”,而是 “适配性调整”—— 专科院校的实践资源更贴合需求,本科院校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补充核心资源,关键看 “资源是否匹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