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航海类专业的学习与职业发展中,英语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 无论是国际航线沟通、船舶设备操作,还是行业证书考取,都离不开英语。不少考生关心:报考时英语是否有明确要求?入学后外语学习压力大吗?
一、报考航海类专业:多数有英语成绩要求,部分专业 “硬性门槛” 明确
航海类专业因涉及国际航运业务、海上跨语言沟通,报考时对英语成绩有明确要求,且不同专业的严格程度差异显着,主要分为两类:
(一)海上操作类专业:英语是 “硬性门槛”,部分高校设最低分
“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上专业)” 等需上船的专业,因毕业生可能从事国际航线工作(如货轮、邮轮),需与外国船员、港口调度沟通,英语能力成为报考核心要求:
高考英语成绩限制:多数海事类高校(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对这类专业设英语单科最低分,通常要求不低于 90 分(满分 150 分),部分顶尖高校(如武汉理工大学航海类专业)要求不低于 100 分;地方海事院校要求稍低,多为不低于 80 分,若未达到该分数,即使总分达标也可能不被录取。
特殊招生渠道要求:通过 “高职分类考试” 报考航海类专科专业(如 “航海技术” 专科)的考生,需参加院校组织的英语单独测试(考基础语法、日常对话),测试不合格者无法报考,例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要求该类考生英语测试成绩不低于 60 分(满分 100 分)。
(二)陆地导向类专业:英语为 “参考项”,无强制最低分
“交通运输(海运方向)”“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检验” 等陆地就业专业,虽也需英语能力,但报考时无硬性最低分,仅将英语成绩作为录取参考:
高校会优先录取英语成绩优异的考生(如英语 120 分以上者),尤其在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 专业,因涉及跨境货运代理、英文提单处理,英语好的考生在录取中更具优势;
少数院校(如集美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注明 “该专业建议英语基础较好者报考”,但未设具体分数限制,总分达标即可录取,后续通过入学后的英语课程补足基础。
二、入学后外语要求:贯穿学习全程,证书与课程 “双重压力”
无论报考时英语基础如何,入学后航海类专业的外语学习要求都非常严格,且与毕业、就业直接挂钩,主要体现在 “课程设置”“证书考取”“实践要求” 三方面:
(一)课程设置:英语课时占比高,专业英语是核心
基础英语强化:大一、大二需修 “大学英语” 课程(每周 4-6 课时),比普通专业多 2-3 课时,且难度更高,除四六级备考外,还会加入 “航海英语基础” 内容(如船舶设备英文名称、海上常用对话);若入学时英语成绩低于 90 分,需额外参加 “英语补强班”(每周 2 课时),直至通过学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测试。
专业英语必修:大三、大四开设 “航海专业英语”“轮机专业英语” 等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职业场景,如 “航海技术” 专业学习 “船舶避碰规则英文解读”“港口国检查英文对话”,“国际航运管理” 专业学习 “海运提单英文填写”“国际航运法规英文条款分析”,这类课程不及格将无法毕业。
(二)证书考取:英语证书是 “毕业刚需”,部分与职业资格绑定
航海类专业学生需考取多个含英语考核的证书,且证书是否达标直接影响毕业与就业:
通用英语证书:所有专业需通过 “大学英语四级”(CET-4),部分高校(如大连海事大学)要求 “航海技术” 专业学生通过六级(CET-6),否则无法获得学位证书;专科专业(如 “航海技术” 专科)要求通过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 级)”,未通过者无法毕业。
行业资格证书英语考核:海上操作类专业学生需考取 “船员适任证书”,其中 “航海英语”“轮机英语” 是必考科目(满分 100 分,60 分合格),若未通过该科目,即使其他科目合格也无法获得上船资格;例如,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中,“航海英语” 需考船舶导航、货物装卸的英文指令解读,“轮机英语” 需考设备故障英文诊断报告撰写。
(三)实践要求:英语是 “实践必备工具”,无能力者无法完成任务
入学后的实习、实践环节也对英语有明确要求:
海上操作类专业学生需参加 “海上认识实习”(登训练船航行 1-2 周),期间需用英语记录航海日志、与模拟外国港口调度沟通,实习报告需包含英文总结,不合格者需重新实习;
陆地导向类专业学生在港口、航运公司实习时,需处理英文单证(如英文海运合同、报关单),部分实习单位(如中远海运国际部)要求实习生能独立用英语回复客户邮件,英语能力不足者可能影响实习成绩。
三、英语基础薄弱者:3 条适配建议,降低学习压力
优先选陆地导向专业:若英语成绩低于 80 分(满分 150 分),建议报考 “船舶检验”“船舶工程” 等对英语要求较低的专业,后续通过大学英语课程逐步提升,避免因海上专业的 “高要求” 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提前补英语基础:高考后至入学前,通过英语 APP(如扇贝单词、每日英语听力)背航海类基础词汇(如 “船舶”“航线”“提单” 的英文表达),学习基础语法,提前适应专业英语节奏,减少入学后的学习难度。
关注 “英语补强资源”:多数海事院校设有 “航海英语学习中心”,提供免费辅导课(如每周 1 次的专业英语答疑),基础薄弱者可主动参与,同时利用学校的 “英语角”(多有外国留学生参与)练习口语,为后续证书考试和就业做准备。
综上,报考航海类专业多数有英语成绩要求,海上操作类专业门槛明确,陆地导向类专业以参考为主;入学后英语学习贯穿全程,证书与课程要求严格。考生需结合自身英语基础选择专业,提前规划学习,避免因英语能力不足影响升学与职业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对于少数民族考生而言,民族班是享受政策优惠、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哪些学校设有民族班招生计划呢?不同类型院校的招生重点又有何差异?
在高校招生中,“民族班” 与 “少数民族预科班” 常被混淆,两者虽均为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升学的特殊政策,但在培养目标、学制、录取规则上差异显着。不少少数民族考生和家长关心:两者到底有啥区别?该如何选择?
在航海类专业的学习与职业发展中,英语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 无论是国际航线沟通、船舶设备操作,还是行业证书考取,都离不开英语。不少考生关心:报考时英语是否有明确要求?入学后外语学习压力大吗?
提到航海类专业,不少人会默认 “只招男生”,但实际上女生不仅可以报考,且近年来行业对女性航海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不过,部分专业因工作环境特点,仍存在隐性或明确的性别比例限制,以下从报考资格、比例限制、适配专业三方面详细说明,帮女生理清报考思路。
航海类专业招生体检要求严格,常让不少考生望而却步,这背后是海上作业特殊性与生命财产安全的考量。了解体检 “卡人” 原因及最新标准,是报考航海类专业的关键。
提到航海类专业,不少人会直接联想到 “出海跑船”,但这类专业的范畴远不止于此,毕业生就业也并非 “非上船不可”。随着海运业与海洋产业的发展,航海类专业逐渐形成多方向培养体系,以下先明确专业分类,再解析就业选择,帮考生全面认识这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