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2025年有多所高职院校成功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高的学历提升平台,也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您详细介绍2025年成功升格的高职院校。
根据教育部 2025 年公示及后续批准信息,以下高职院校已正式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
一、2025 年上半年获批院校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原淄博职业学院)
2025 年 3 月获批,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设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工程技术等 6 个职业本科专业,重点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2025 年 2 月获批,依托北京 “科技创新中心” 定位,首批开设合成生物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等 6 个本科专业,成为京津冀地区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高地。
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3 月获批,作为国家 “双高计划” A 档建设单位,首批设置光电信息工程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等 6 个本科专业,聚焦光谷 “光芯屏端网” 万亿级产业集群。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原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3 月获批,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首批设置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技术等 6 个职业本科专业,成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标杆。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原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3 月获批,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首批开设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等 4 个本科专业,与一汽集团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原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3 月获批,作为东北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核心院校,首批设置高速铁路工程、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技术等 6 个本科专业,服务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二、2025 年 6 月集中获批院校
芜湖职业技术大学(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作为全国最早升格的职业本科院校之一,首批设置汽车工程技术、智能建造工程等 6 个本科专业,2025 年面向安徽招收本科生 1000 名,物理组投档线超本科线 58 分。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设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等 6 个本科专业,与奇瑞汽车、京东方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可获 “学历证书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双证。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 6 个本科专业,对接宁波 “246” 万千亿级产业集群,2025 年本科招生 420 人,其中 70% 计划面向智能制造领域。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首批设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等 6 个本科专业,招生分数线超广东省本科线 62 分,凸显区域产业需求。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原苏州市职业大学)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设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等 6 个本科专业,依托苏州工业园区 “世界工厂” 优势,与博世、微软等企业开展 “订单式” 培养。
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原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设置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等 5 个本科专业,聚焦宁夏葡萄酒、新能源等特色产业,成为西北地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典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原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旅游管理等 5 个本科专业,与宁夏宝丰能源集团共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学院,服务 “双碳” 目标下的绿色转型。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原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设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等 6 个本科专业,深度融入成都 “航空航天产业生态圈”,与中国商飞、成飞集团联合培养技术骨干。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作为国家 “双高计划” A 档建设单位,首批设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本科专业,与博世力士乐共建工业 4.0 实训中心,毕业生起薪超 8000 元 / 月。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设置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等 5 个本科专业,依托深圳 “中国硅谷” 区位优势,与华为、腾讯共建 “智能基座” 产教融合基地,2025 年本科招生 300 人。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原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2025 年 6 月获批,首批开设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家具设计与工程等 6 个本科专业,对接佛山 “万亿级制造业集群”,与美的、格兰仕等企业开展 “现代学徒制” 培养,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 90%。
这些院校的升格,不仅提升了学校自身的办学层次和社会认可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才培养上,各院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设置的本科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通过专升本联合培养获得本科学历后,不少考生担心 “联培” 标签会影响后续考研、考公、考编,甚至误以为 “学历认可度低,报名会被拒”。实际上,联培升本属于全日制普通专升本范畴,学历效力与普通专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编中无额外限制,仅需满足各类考试的统一报考条件。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学习中,部分学生因 “专业兴趣不符”“家庭地域变动” 想转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合培养模式特殊,调整无门”。实际上,这类调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厅统筹政策”“校校合作协议” 双重约束,比普通专升本(非联合培养)更严格,且需所有合作主体一致同意。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学费收取标准是考生关注的实际问题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专科上课,学费按专科收还是本科收?”“分段上课会不会两边收费?”。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学费有明确政策依据,无论培养地点在哪,均统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费标准收取,与专科院校学费无关,仅部分特殊情况有细微调整。
不少考生担心:专升本联合培养若两年都在专科院校上课,会错过本科院校的优质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师资),导致学习资源 “打折”。实际上,两年全程在专科上课的联合培养,资源并非 “绝对缩水”,而是 “适配性调整”—— 专科院校的实践资源更贴合需求,本科院校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补充核心资源,关键看 “资源是否匹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