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2025年北京市成人高考招生学校及相关时间安排的综合信息。
一、招生院校
2025年北京市成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有众多高校参与成人高考招生,主要包括以下院校:
学校名称 | 学校名称 |
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 |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
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 | 北京教育学院 |
北京市崇文区职工大学 |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 | 中央戏剧学院 |
北京市海淀区职工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市丰台区职工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首钢工学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医药职工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 中国传媒大学 |
首都联合职工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首都医科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北京农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联合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北京工商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北京物资学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电影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国戏曲学院 | 中央财经大学 |
北京舞蹈学院 | 中国民航大学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北京印刷学院 |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
注意事项
非京籍考生:必须持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证(居住登记卡无效),户籍考生仅需身份证。
报名流程:需本人操作,登录系统后完成短信验证和材料上传(如专升本考生需提交专科毕业证电子备案表)。
重要提醒:所有环节逾期不补办,建议提前准备材料并避开报名高峰期。
二、招生时间安排
2025年北京市成人高考关键时间节点如下:
院校招生章程发布:2025年8月20日(各高校公布招生计划及专业)。
网上咨询:2025年8月25日14:00-17:00。
网上填报信息:
·考试生:2025年8月27日10:00至8月31日24:00。
·免试生:2025年8月27日10:00至8月29日24:00(逾期不予补报)。
资格审核:
·免试生审核:2025年8月30日。
·照顾加分审核(如年龄、退役军人等):2025年9月6日。
网上缴费:2025年9月9日10:00至9月11日24:00(标准以官网公布为准,未缴费视为报名无效)。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18日-19日(全国统一考试)。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通过专升本联合培养获得本科学历后,不少考生担心 “联培” 标签会影响后续考研、考公、考编,甚至误以为 “学历认可度低,报名会被拒”。实际上,联培升本属于全日制普通专升本范畴,学历效力与普通专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编中无额外限制,仅需满足各类考试的统一报考条件。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学习中,部分学生因 “专业兴趣不符”“家庭地域变动” 想转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合培养模式特殊,调整无门”。实际上,这类调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厅统筹政策”“校校合作协议” 双重约束,比普通专升本(非联合培养)更严格,且需所有合作主体一致同意。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学费收取标准是考生关注的实际问题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专科上课,学费按专科收还是本科收?”“分段上课会不会两边收费?”。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学费有明确政策依据,无论培养地点在哪,均统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费标准收取,与专科院校学费无关,仅部分特殊情况有细微调整。
不少考生担心:专升本联合培养若两年都在专科院校上课,会错过本科院校的优质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师资),导致学习资源 “打折”。实际上,两年全程在专科上课的联合培养,资源并非 “绝对缩水”,而是 “适配性调整”—— 专科院校的实践资源更贴合需求,本科院校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补充核心资源,关键看 “资源是否匹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