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媒类专业中,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摄影、录音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都不错,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那么2024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
就业前景好
学习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有对内容的投票权,我们拥有并享受着快速获取信息的便利,并且在移动互联、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被广泛看好。
工作岗位多
学习该专业,将来可从事的岗位比较多。比如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学校(网校)、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工作。毕业后主要从事新媒体运营、文案策划、新媒体编辑、网络推广专员等工作。
薪资高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新媒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近几年我国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已经从2014年的2379.3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0548亿元。精通短视频运营、微信运营、新媒体矩阵的全能新媒体运营人,薪资正在蹭蹭上涨,就业机会也在大大提升。
以上的内容就是这个专业的前景,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参考之后进行报名。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通过专升本联合培养获得本科学历后,不少考生担心 “联培” 标签会影响后续考研、考公、考编,甚至误以为 “学历认可度低,报名会被拒”。实际上,联培升本属于全日制普通专升本范畴,学历效力与普通专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编中无额外限制,仅需满足各类考试的统一报考条件。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学习中,部分学生因 “专业兴趣不符”“家庭地域变动” 想转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合培养模式特殊,调整无门”。实际上,这类调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厅统筹政策”“校校合作协议” 双重约束,比普通专升本(非联合培养)更严格,且需所有合作主体一致同意。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学费收取标准是考生关注的实际问题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专科上课,学费按专科收还是本科收?”“分段上课会不会两边收费?”。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学费有明确政策依据,无论培养地点在哪,均统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专业学费标准收取,与专科院校学费无关,仅部分特殊情况有细微调整。
不少考生担心:专升本联合培养若两年都在专科院校上课,会错过本科院校的优质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师资),导致学习资源 “打折”。实际上,两年全程在专科上课的联合培养,资源并非 “绝对缩水”,而是 “适配性调整”—— 专科院校的实践资源更贴合需求,本科院校也会通过多种方式补充核心资源,关键看 “资源是否匹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