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选专业,最终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另一个就是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和物质等条件,那么未来5年容易升职加薪的4大专业有?
1、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是被国家政策确定为战略人才培养任务之一的大学专业,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为1:10。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专业的优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加上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前景非常广阔。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薪资待遇逐年提高,具有一年工作经验的Python工程师年薪在10万以上,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年薪在20万以上,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作者,到10年以上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年薪都在50万-100万以上,可以说学人工智能类专业就相当财富自由了。
目前人工智能专业好的大学肯定有北大、清华、人大等,一些普通的本科院校也有开设,对于高考低分考生、落榜生,还可以报考安徽新华学院、厦门工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等计划外招生院校,没有分数线要求。
2、大数据专业
大数据专业是伴随着人工智能一起成长起来的热门专业之一,这两个专业之间有交叉,也是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之一,未来3-5年大数据人才预估缺口高达150万,可以说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在薪资待遇方面,数据分析师平均月薪11730元,大数据工程师平均月薪19420元,hadoop开发工程师平均月薪22140元,数据挖掘工程师平均月薪22060元,一线城市如北京,大数据招聘月薪一般在15000-25000元,年限和经验增长后,年薪更多。
目前开设有该专业的好大学有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对于高考低分考生、落榜生来说,可以选择报考江西师范大学、厦门工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没有分数线限制。
3、网络安全专业
互联网在方面了我们的生活、工作、购物、旅游等方面的同时,也把我们的隐私信息同步在各大网络平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大网络平台的漏洞,进行非法交易,严重危害我们个人或企业等的安全,这就要求有专业的网络安全人才,去维护各平台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安全,2016年年初,网络安全被正式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方向。
网络安全有众多的发展方向,比如安全攻防技术、安全开发、渗透测试等,目前市场对网络安全人才需求量大,一般工作经验一年以上的毕业生月薪都在10000元以上。
目前开设有该专业的大学有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低分考生等也可以申请报考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
4、互联网金融专业
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两个行业发展及融合,诞生的新型专业,毕业生一般具备互联网思维及相关知识,并具备专业的金融技能和知识,毕业生可以在银行、证券、期货、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平台等企业单位工作。
互联网金融专业有专本科两个层次,一般专科毕业生刚开始月薪在5000元左右,本科生一般在7000元以上,相对于上述三个专业来说,薪资相对略低。目前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大学不多,其中有安徽大学、广东金融学院、沈阳工业大学等。
以上的这四个专业是小编提议大家选择的专业之一,毕竟以后的网络时代对于这些专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职升学体系中,中职学考和职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实两者虽有衔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响升学路径选择。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差异,帮中职生和家长精准区分,避免备考走偏。
对于备战广东省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的考生而言,精准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录取概率的关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会发布专项加分政策,结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项聚焦特殊群体、技能竞赛、优秀表现三大维度,且有明确的申报规范。本文为考生梳理具体加分项目及实操要点。
“高职高考能加分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职高考报名阶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各地针对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均设有明确的加分政策,涵盖特殊群体、技能竞赛获奖等多个维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填写中,专业与学校选择需结合自身适配性、规划逻辑及呈现重点,避免盲目填报。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