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飞行员想必是很多人的梦想,那种翱翔天际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线不断增加,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对飞行员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航空飞行员?
一、飞行员准备
1、培养对飞行的热情最为成功的飞行员就是那些渴望飞行,同时在步入这个行业后的前几年付出最多努力的人。
2、完成高中学业高中毕业是进入大部分飞行学校的必要条件。
3、如果可以,尽早完成第一次飞行课程尽早决定你是否想要追求这一个职业,这样你可以保证你为去飞行学校学习准备了足够的资金,被能提前为参加飞行评级做好计划。你可以在16岁就开始飞行训练,如果你想要成为私人飞机的飞行员,你可以在训练的同时兼任其他工作,专业飞行员要求更多飞行时间和授课。
二、飞行训练
1、考虑加入军队成为飞行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兵役中开始训练。如果你已经考虑服兵役,那么这一条路是非常可取的,虽然这曾经是开展飞行员职业的最好方法,但很多雇主现在更喜欢拥有先进民用飞机飞行经验的人,而不是那些有军队经验的人。
2、索取学生飞行员证书的资格,你将需要来自FAA授权航空体验医生的健康状况证明,你需要三等证明保证你没有任何阻碍你进行必要飞行操作的身体残障,你必须还要超过16岁以及会讲普通话,你将需要支付体检以及飞行主考人的费用,这样才能给你发放证明其有效期为24个月。
3、进入飞行学校或飞行学位课程,这样你可以从认证飞行教练身上学到经验。你将需要250个小时的训练,之后才能进行考试和接受商用飞行员证书取决于你进入的学校,飞行训练或课程可能会花费好几万元,根据你想要达到的飞行员等级,你将相应增加更多的训练花费。
4、通过100道题目的笔试。
5、通过你的试飞考试.这次的飞行测试由FAA授权主考人主持,要求你计划一次飞行,并根据主考人的指引进行。
三、飞行经验
1、寻找飞行经验,少于500小时飞行时间的人很难获得商用飞行员的工作,很多飞行员作为飞行教官获得飞行时间。你还可以在小的旅游飞机、管道巡线、交通监控、作物喷粉、电力线巡线、地图制作或小工作上获得一份工作。
2、获得你的飞行评级,虽然你不需要大量的评级才能成为私人飞行员,但商用飞行员必须继续接受训练,在这过程中从二级飞行员、副机长到机长一直往上升。
3、保持你的健康状况证明.你将需要定期更新以保持其有效性。
四、飞行员职业
1、如果你想要成为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向地区性航空公司申请你的第一个职位,飞行员一般从低薪资水平开始,而且他们日程安排很苛刻。
2、在航空公司里往上升级,飞行员必须花时间让自己升级,获得普通的升级和更好的日程安排。
3、在小的航空公司拥有5到7年工作经验之后,申请更大的航空公司职位年龄和资历在任何航空公司都非常重要,因此要确保在航空公司需要飞行员的时候才行动。飞行员的需求量会有起伏当旅游和旅行业低迷,下级飞行员的日程安排经常会很糟糕或者会被辞退,而在其他时间你可以用你的经验来争取更好的职位和薪资。
4、获得你的机长证书这是你作为商用飞行员能够等到的最高资格证明,你将需要拥有250小时的机长经验,外加1500小时飞行时间。
最后,如果你有一个飞翔的梦,希望你看过本文之后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为成为一名飞行员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在中职升学体系中,中职学考和职教高考常被考生混淆。其实两者虽有衔接,但定位、考核、用途截然不同,直接影响升学路径选择。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差异,帮中职生和家长精准区分,避免备考走偏。
对于备战广东省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的考生而言,精准掌握本地加分政策是提升录取概率的关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每年会发布专项加分政策,结合2025年最新要求,加分项聚焦特殊群体、技能竞赛、优秀表现三大维度,且有明确的申报规范。本文为考生梳理具体加分项目及实操要点。
“高职高考能加分吗?哪些情况可以享受到加分?”每年高职高考报名阶段,加分政策都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实上,各地针对高职高考(又称“3+证书”考试)均设有明确的加分政策,涵盖特殊群体、技能竞赛获奖等多个维度。
在综合素质评价填写中,专业与学校选择需结合自身适配性、规划逻辑及呈现重点,避免盲目填报。
在专升本志愿填报中,不少考生因无法准确识别 “联合培养” 专业,要么误报非联培专业错失实践资源,要么漏报联培专业错过低分升学机会。实际上,“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有明确的官方标注与信息来源,只需通过 “查渠道、看标注、核细节” 三步,就能精准识别。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报失误。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报考中,不少考生担心遇到 “企业订单绑定就业”“强制安排实习”“隐性额外收费” 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与权益。实际上,这三类情况在联合培养中可能存在,但需区分 “政策允许的合理情形” 与 “违规侵权行为”,并非所有联合培养都有此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