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
公众号
  • 空乘专业公众号

    空乘专业公众号

  • 留学公众号

    留学公众号

  • 艺术教育公众号

    艺术教育公众号

  • 职业教育公众号

    职业教育公众号

育人信息网-职业教育,单招,中专,艺考,留学,高校升学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职业教育

电话
咨询时间:9:00 ~ 23:30
400咨询热线
  • 留学咨询热线留学咨询热线

    400-6666-588

  • 航空专业咨询热线航空专业咨询热线

    400-6028-090

  • 职业教育咨询热线职业教育咨询热线

    400-0035-665

  • 艺术专业咨询热线艺术专业咨询热线

    400-6608-211

专升本联合培养可以转专业或转学吗?

发布时间:2025-09-19 14:43:47

在专升本联合培养学习中,部分学生因 “专业兴趣不符”“家庭地域变动” 想转专业或转学,却担心 “联合培养模式特殊,调整无门”。实际上,这类调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厅统筹政策”“校校合作协议” 双重约束,比普通专升本(非联合培养)更严格,且需所有合作主体一致同意。2026 年在读或计划报考的学生,可通过以下解析明确操作可行性与关键流程。

一、核心前提:专升本联合培养调整的 “关键约束”—— 合作协议绑定

专升本联合培养的核心是 “专科院校、本科院校在省教育厅备案的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了 “培养专业、招生名额、教学分工” 等核心内容。转专业、转学本质是 “变更协议条款”,需满足两个前提:

不破坏原合作框架:若调整导致原协议中 “专业培养名额空缺”“教学资源浪费”(如本科院校为该专业配备的师资闲置),大概率会被驳回;

新接收方有适配资源:转专业需新专业有对应的联合培养合作(如从 “机械联合培养” 转 “电子联合培养”,需新专业也有专科 - 本科合作);转学需接收院校有相同或相近的联合培养项目,且愿意承接。

这决定了专升本联合培养调整的 “难度高于普通专升本”,且转专业、转学的规则差异显着。

二、分情况解析:专升本联合培养转专业的可行性与流程

专升本联合培养转专业的核心是 “能否找到适配的联合培养资源”,需在 “入学 1 年内” 申请(超过第 1 学年,课程衔接难度大,基本无法调整),且仅限 “同一本科院校内的相近专业”。

1. 可行情况:仅限 “同一本科院校、同大类相近专业”

转专业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缺一不可:

专业大类一致:新专业需与原专业同属一个学科大类,且本科院校该专业有对应的联合培养项目。例如,原专业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 A 专科院校联合培养,属工学大类)”,可转至同大类的 “软件工程(与 B 专科院校联合培养)”;若转至 “会计学(管理学大类)”,因大类不同且无联合培养资源,无法申请;

三方同意:需原专科院校(同意放行)、本科院校(同意接收,确认新专业有联合培养名额)、新专业对应的专科院校(若需更换专科学习地点,需其同意接收)三方签字确认。

操作流程(以 “计算机转软件工程” 为例):

向原专科院校提交《转专业申请》,说明理由(如 “个人兴趣转向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专业匹配度更高”),并附本科院校新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相关说明;

原专科院校审核:确认学生无挂科、无违纪,同意放行;

本科院校审批:教务处核查新专业联合培养名额,组织新专业导师面试(考察学生专业基础是否适配),通过后出具《同意转专业函》;

省教育厅备案:本科院校将转专业名单报省教育厅备案,完成学籍信息变更,转专业生效。

2. 不可行情况:3 类情况直接驳回

跨本科院校转专业:只能在原合作本科院校内调整,无法转至其他本科院校的联合培养专业;

跨大类转专业:如工学转管理学、理学转文学,因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差异大,无适配联合培养资源;

入学超过 1 年:第 2 学年已进入专业核心课学习,转专业后无法补修已错过的课程,影响毕业。

三、转学:难度极高,仅 “特殊情况” 可操作

专升本联合培养转学比转专业更复杂,因涉及 “两省 / 两校的合作协议变更”,仅两种 “特殊合理情况” 可能获批,且需在 “入学半年内” 启动申请。

1. 可行情况:仅限 “家庭重大变故” 或 “院校合作终止”

情况 1:家庭重大变故:如直系亲属重病需长期陪护,需从外省转回户籍地所在省份的联合培养项目,需提供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户籍证明。例如,原在江苏省某联合培养项目学习,因母亲患重病需回山东省陪护,可申请转至山东省内有相同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院校;

情况 2:原合作协议终止:若原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的联合培养协议因 “资源不足”“政策调整” 终止,本科院校会协调省内其他有相同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的院校接收学生,无需学生主动申请,由院校统一安排。

2. 操作流程(以 “家庭变故转学” 为例):

向原本科院校提交《转学申请》,附医院诊断证明、户籍证明;

原本科院校审核:确认情况属实,出具《同意转学函》;

接收院校审批:户籍地所在省份的接收院校核查本校相同专业联合培养项目,确认有名额后,与对应的专科院校沟通,出具《同意接收函》;

两省教育厅审批:原省份教育厅与接收省份教育厅沟通,确认转学符合政策,完成跨省学籍转移,转学生效。

3. 不可行情况:个人偏好类理由均驳回

如 “觉得原专科院校环境不好”“想换城市生活” 等个人偏好理由,因不符合 “特殊合理” 原则,会被两省教育厅直接驳回。

四、关键注意事项:3 个 “避坑点” 需警惕

提前沟通,不擅自决定:转专业 / 转学前必须与原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教务处充分沟通,确认有适配资源后再提交申请,避免盲目申请被驳回,影响学业心态;

留存书面材料:所有沟通记录(邮件、会议纪要)、审批文件(同意函、备案表)需留存复印件,避免后续出现学籍纠纷;

优先内部协调,不轻易调整:若专业不适配,可先与本科院校导师沟通,调整学习方向(如计算机专业可侧重软件开发模块学习,无需转专业);若地域不适,可申请 “远程完成部分课程”(如疫情期间部分院校支持线上学习),尽量避免转学。

调整可行但受限,提前规划是关键

专升本联合培养转专业、转学并非 “完全不能操作”,但需满足 “资源适配”“特殊理由”“三方同意” 三大条件,且难度高于普通专升本。2026 年考生若有调整需求,建议入学后尽早评估,在规定时间内按流程申请;若调整难度大,可通过 “辅修本科院校相关课程”“毕业后跨专业考研” 等方式实现目标,无需执着于在读期间的调整,避免因流程繁琐影响毕业进度。

上一篇:专升本联合培养学费按本科还是专科收? 下一篇:报志愿时怎么识别 “专升本联合培养” 专业?
咨询咨询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伙伴

  • 朗园盛德(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朗园盛德(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 知云时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云时代(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学艺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学艺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中嘉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嘉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知云中航(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知云中航(天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赛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赛尔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教育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

  • 赛尔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赛尔知云(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

    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

  • 择校一网通

    择校一网通

  • 留学路

    留学路

  • 高中生在线

    高中生在线

快速咨询
育人TOP

上学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