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升学路径日益丰富,高本贯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很多人对高本贯通的理解存在误区,常常将其与 “专升本” 混为一谈。那么,高本贯通到底是 “3+2” 还是 “专升本” 呢?
一、高本贯通之 “3+2” 模式
高本贯通中的 “3+2” 模式,是指学生先在高职院校进行 3 年的专科阶段学习,然后通过特定的转段考核,升入与之衔接的本科院校继续进行 2 年的本科阶段学习,最终获得本科学历。这种模式在上海、北京、云南等多地广泛推行。
以 2025 年上海市教委批复同意增设的 9 个高本贯通专业点为例,其采用的就是 “3+2” 培养模式。在这 5 年的学习过程中,前 3 年学生按高职院校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由高职院校进行管理与服务。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顺利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生需要迈过几道 “关卡”:入学一年后院校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甄别,不符合考核要求的将转入平行或相近专业;必须修满前三年课程且成绩合格,同时达到如获得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等能力水平要求;在第三年还需通过 “专升本” 考试(这里的 “专升本” 考试是高本贯通体系内的转段考,与常规专升本考试不同),成绩符合要求才能升入本科院校。升入本科院校后,后两年按本科院校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学生修满学分、考试合格,达到毕业要求,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还将获得学位证书。
北京市的高本贯通项目同样是前 5 年在入选 “北京市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 的高职院校学习,后 2 年在本科高校学习。完成前 3 年学业且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完成前 5 年学业且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专科学历证书;完成全部学业且成绩合格者由合作本科高校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专升本)。从高职到本科的转段升学工作纳入 “专升本” 范畴,但执行的是市教委当年贯通培养专升本转段工作的相关政策。
云南省自 2024 年起实施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 “3+2” 高本贯通培养项目,同样是前 3 年在高职院校学习,后 2 年在本科高校培养(经合作院校协商同意,也可 5 年均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前 3 年注册为高职专科学籍,转段升学的学生,以专升本形式进入本科高校后注册为本科学籍。专业转段升学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转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合格学生由省招生考试院按照 “专升本” 录取程序开展录取工作,第 4 学年上学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教学活动,考核合格,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普通高等学校专科起点本科毕业证书,冠以 “贯通培养” 字样,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
二、高本贯通与 “专升本” 的区别
虽然高本贯通最终也涉及到升入本科阶段学习,与 “专升本” 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本质上存在诸多不同。
(一)招生对象不同
“专升本” 的报考对象主要包括普通应届专科毕业生、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期满的专科毕业生以及退役士兵考生,其中普通应届专科毕业生占比最大。以上海市为例,无论是上海本地专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还是考到外省市的上海生源专科毕业生,都可以报考上海的 “专升本”。而高本贯通则是以参加当年统一高考的考生为招生对象,其起点是高中毕业生,与 “专升本” 的招生对象完全不同。
(二)专业选择和对应关系不同
“专升本” 的考生需要根据当年本科院校公布的招生简章要求来选择院校及专业,由于本科院校提供的 “专升本” 专业有限,学生往往很难继续攻读高职已学的专业,在专业选择上需要重新考量和规划,选择范围相对较广,但竞争也更为激烈。而高本贯通的专科和本科专业是一一对应的,这种一体化设计能够将不同学制段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学生在报考时就明确了未来 5 年的学习专业路径,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和职业规划。调研结果表明,“高本贯通” 专业的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同感更强,毕业后更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三)培养模式不同
高本贯通是一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常为 “3+2” 模式,从专科到本科的课程设置是经过统筹规划的,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技能的递进性,能更好地适应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而 “专升本” 的学生在专科阶段按照专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学习,升入本科后再按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进行学习,两段学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在本科阶段可能需要花费时间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四)升学难度不同
高本贯通的学生在完成 3 年专科学习后,只要通过转段考核就能升入本科院校,这个转段考核是基于学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习情况,且考核内容和标准是在高本贯通培养体系内制定的,相对来说难度较小。例如,上海市高本贯通的学生在第三年参加的转段考,是对其前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只要学生认真学习,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通过考核的概率较大。而 “专升本” 的考试是面向众多专科毕业生的选拔性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较高。以 2022 年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招收 “专升本” 新生考试工作安排为例,众多专科毕业生竞争有限的本科招生名额,录取比例相对较低。
(五)毕业证书标注不同
高本贯通获得的本科毕业证书虽然也是专科起点本科,但在一些地区会冠以 “贯通培养” 字样,以区别于普通专升本的毕业证书。例如,云南省高本 “3+2” 项目专业学生,获得的本科毕业证书会明确标注 “贯通培养”。而 “专升本” 的毕业证书则是普通的专科起点本科毕业证书,不特别标注 “贯通培养” 相关字样。
综上所述,高本贯通的 “3+2” 模式是一种独立且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 “专升本” 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从招生对象、专业选择、培养模式,还是升学难度和毕业证书标注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对于学生而言,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规划,做出更为合适的升学选择。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高本贯通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许多人关心,2026 年哪些省份有高本贯通招生?能不能跨省报考高本贯通项目呢?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升学路径日益丰富,高本贯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很多人对高本贯通的理解存在误区,常常将其与 “专升本” 混为一谈。那么,高本贯通到底是 “3+2” 还是 “专升本” 呢?
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是面向特定群体的升学优惠政策,资格审核严格。部分考生或家长试图通过 “伪造户籍”“虚报学籍” 等方式造假获取报考资格,却忽视了背后的严厉追责机制;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资格核查的重要手段,有效遏制造假行为。
国家专项计划作为贫困地区考生的重要升学通道,不少人担心 “报名流程复杂,需要频繁跑手续”“还要写自荐信、找高校盖章,操作难度大”。实际上,国家专项计划报名流程已高度简化,全程以 “线上审核” 为主,无需写自荐信,也不用跑高校盖章,仅需完成 “资格申报 + 志愿填报” 两大核心步骤。
国家专项计划作为面向贫困地区学生的重要升学政策,不少考生和家长对 “志愿填报在哪一批”“会不会被提前锁档” 存在疑问。实际上,国家专项计划的志愿批次和锁档规则有明确政策要求,志愿多在 “提前批或专属专项批” 填报,且录取时会优先锁档,但未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
不少考生报考地方专项计划时,会担心 “毕业后是不是必须回农村或基层就业”“会不会被强制签服务期合同”。实际上,地方专项计划的就业要求并非全国统一,多数省份无强制就业约束,但部分省份的特殊专业或定向项目会有服务期规定,核心取决于 “省份政策” 和 “专业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