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
也许没有泥巴相伴。
那么,
这个下午,
请大家一起参与一场陶泥的蜕变。
11月23日, 结束了一个上午紧张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对下午的活动充满期待,奔走相告,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与热情。活动尚未开始,同学们就早早来到现场,帮老师做准备工作。
先是指导老师讲解陶土、颜料,以及揉捏方法。“首先我们会发给大家一块实泥,然后我们要像揉面一样,把它揉得很软。由于它是干的,所以在揉的时候,大家要不停地加水。揉泥一方面是使陶泥有可塑性,另一方面是把陶泥里的气泡排出,这样作品上面就不会有泡泡出现。”
听着似乎不难,但是一发下陶泥,大家才发现,没有想象的简单:一块硬的像石头的陶泥,无论怎么揉似乎都无法松软下来。有的学生嫌坐着使不上劲,干脆站了起来,用全身的劲用力碾压陶泥;有的加了太多水,让陶泥变成了滑溜溜的泥浆,无法挽救;还有的揉了半天,陶泥依旧毫无起色,挺着身板不肯屈服。还有的同学不小心碰翻了杯子,泥浆溅到脸上,成了“小花猫”,真是状况百出。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制作,大家的作品都已初具雏形。有坦克、小猪、飞机、水艇,还有bilibili TV塔。吃货小团队原打算开个“饭馆”,做饺子、小笼包、包子和汤圆。但尝试一番之后,发现材料不合适而最终放弃。
一场紧张的“战斗”过后,同学们的手都像涂上了白漆似的,一层白色的灰贴在手上,轻轻一拍,它便在空中飞舞、散开。
然而,看着手中渐次成型的陶泥,我们不禁去想,这场陶泥变形记,如果没有一双灵巧的手去塑造;如果没有一个创意的构想;如果经不起高温的摧残而放弃,那陶泥就永远没有成为陶瓷的机会,就永远,只是一块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