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人文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金融、医学、法律、传媒、地理等领域堪称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及香农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灵活学分制、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于1963年合并而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书院的学系,由大学统一负责;1986年,全面检讨课程结构,改用学分制,并加强通识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录取内地本科生;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和当代新儒家的主要阵地,港中大先后聚集了钱穆、林语堂、高锟、饶宗颐、杨振宁、余光中、莫里斯、姚期智、蒙代尔、卢煜明、杨伟豪等一大批学者,培养了以数学家丘成桐、史学家余英时、遗传学家徐立之、银行家郑海泉和十五位罗德学者等为代表的各界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的创立打破了大英帝国殖民地只允许一所大学存在的铁律,同时掀起了香港的中文运动,成功终结英文垄断官方语言地位的局面,既是英国殖民史的分水岭,也是20世纪亚洲地区非殖民化的表征之一,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所有本科课程均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度,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收入学的学生,修业期为四年,须至少修毕123学分,其中包括主修课程规定必修的学分,以及通识教育、语文、体育、资讯科技、副修或选修科目。学生可按个别情况及兴趣订定其修业进度,修满毕业所需学分,并符合主修课及大学其他毕业规定,便可获颁学士学位。
学生注册后即成为正式本科生,入学时就其所属人文、理科、工科、商科专业大类的相关学系中选择并提出专业意愿。学生于第一学年修习所选择主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及其他通识、语文等课程,利用第一年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新的学习及考试模式。按个别学系安排,学生可于第一或第二学年确定主修专业。
2022学年本科专业一览表(*新高考省份選科要求)
| 学院 | 主修专业 | 招收考生类别 |
| 文学院 | 人类学① | 文史类、理工类 |
| 中国语言及文学① | ||
| 文化管理① | ||
| 文化研究① | ||
| 英文① | ||
| 艺术① | ||
| 历史① | ||
| 日本研究① | ||
| 语言学① | ||
| 音乐① | ||
| 哲学① | ||
| 宗教研究① | ||
| 神学① | ||
| 翻译① | ||
| 教育学院 | 文学士(中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① | |
| 文学士(英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英国语文教育)① | ||
| 幼儿教育① | ||
| 学习设计与科技①⑪(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数学及数学教育① | ||
| 健康与体育运动科学① | ||
| 法律学院 | 法学士①③ | |
| 社会科学院 6 | 建筑学⑧ | |
| 经济学⑦ | ||
| 地理与资源管理学⑦ | ||
| 环球经济与金融⑧(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政治与行政学⑦ | ||
| 新闻与传播学⑦ | ||
| 心理学⑦ | ||
| 社会工作学⑧ | ||
| 社会学⑦ | ||
| 城市研究⑦ | ||
| 医学院 | 生物医学 ① | 理工类 |
| 中医学 ① | ||
| 医学 ① | ||
| 护理学 ① ④ | ||
| 药剂学 ① ④ | ||
| 公共卫生 ① | ||
| 理学院 |
理学 ⑤ (包括生物化学、生物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数学、分子生物技术学、物理、统计学) |
理工类 |
| 生物科技、创业与医疗管理 ① (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计算数据科学 ①(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数学精研 ⑨ | ||
| 理论物理精研 ⑨ | ||
| 学习设计与科技 ①(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 ②(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 ②(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风险管理科学 ② | ||
| 工程学院 | 人工智能︰系统与科技 ① | 理工类 |
| 生物医学工程学① | ||
| 计算数据科学 ①(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 ① | ||
| 电子工程学 ① | ||
|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 ① | ||
| 金融科技学 ① | ||
| 信息工程学 ① | ||
| 学习设计与科技 ①(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数学与信息工程学 ①(跨学院合办专业) | ||
|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 ① | ||
| 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 ① | ||
| 商学院 | 环球经济与金融 ②(跨学院合办专业) | 文史类、理工类 |
| 酒店旅游及房地产 ① | ||
| 保险、金融与精算学 ② | ||
| 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 | ||
| 环球商业学 ② | ||
| 国际贸易及中国企业 ② | ||
| 工商管理学士(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及法律博士双学位课程 ① ⑩ | ||
| 专业会计学 ① | ||
| 计量金融学 ② | ||
| 计量金融学及风险管理科学 ②(跨学院合办专业) |
专业备注:
下列备注适用于带有标注相应数字的专业:
1可于第一年选择为主修专业,入学时或须通过有关学系甄选面试始能修读。
2不适用于第一年课程。学生须以第一学年成绩申请以该等课程为主修专业(个别专业并须以转系方式),经遴选并符合有关学系的规定,才能于第二年修读。
3可于第一年选择为主修专业,接受人文类、理科类、工科类及商科类学生,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总分的85%或以上。
4能操流利广东话。
5高考成绩总分达88%或以上的学生最早可于第一学年初选定主修专业。
6人文类学生于入学时须选择社会科学院。首学年修习学院基础课程,不带主修科。完成首年课程后,学生可于学院所设的十项课程中选择其一为第二、三及四学年之主修。
7学生完成首年课程后可自由选择此课程作为主修专业。
8学生必须符合有关课程的入读规定始能于第二学年作为主修专业。
9学生须经「理学」选定相应的主修专业,并通过遴选及符合有关学系的规定,最快可于两个学年后申报修读。
10高考英语单科成绩须达总分的85%或以上。
11须有一科理科科目。
香港中文大学在1998年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至今已有逾五千名内地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本科课程。本校通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高考生,获国家教育部列入提前录取批次。高考生不需直接向本校申請,只需在高考出分后通過提前批次填報志願,本校不設面試,录取以高考成绩(不含加分)择优录取。填报志愿日期请向所属省市招办查询 (本校在内地招生的统招院校国标码是81002)。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公办研究型综合大学,现有文学、商学、教育、工程、法律、医学、理学及社会科学八个学院,共有60个学系和32个主要研究所,提供过百项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涵盖面极为广泛。
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计划分设人文、理科、工科、商科四个学科门类。人文类包括文学院、教育学院、法律学院及社会科学院;理科类包括医学院及理学院;工科类为工程学院;商科类为商学院。
内地非高考学生欲以其他海外公认学历(例如GCE A-Level, IB Diploma, SAT) 申请本校, 请参阅"非本地海外/其他学历" 网页(内容只提供英文版本)。
香港中文大学非本地生每年的学费为145,000港元。住宿费约12,000港元,连同其它杂费、生活费每年约需 35,000 港元。另在首学期须缴付一次性保证金 450 港元(学生离校时,如无须赔偿任何费用,则保证金予以发还,但通常移作学生的毕业费。)
本校或特区政府不会提供任何经济援助或贷款,自费生须有足够能力支付全数学费及生活费。
香港中文大学提供奖学金予录取为「全额奖学金类」、「全免学费奖学金类」及「本科入学奖学金类」等的内地学生。
同时选择报读奖学金及非奖学金类的同学,倘高考成绩未达奖学金的录取线,香港中文大学将考虑其非奖学金的专业志愿,按其高考成绩择优而录,不设专业志愿分数级差。本科入学奖学金名额给予投档本校最高分考生,考生亦须以「本科入学奖学金类」为其中一项专业志愿,另凡只填报一项奖学金类志愿的,则不会考虑服从调剂录取。
选择报读奖学金类的同学,经选拔获录取后,于接获录取时亦同时获通知获颁奖学金。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报考香港大学需要考雅思吗?澳门高校认不认托福成绩?高考英语130分能替代语言成绩吗?”在港澳升学咨询中,语言成绩要求是考生和家长的高频疑问。不少人因不明确规则盲目备考雅思,或因忽视语言要求错失申请机会。事实上,港澳高校对语言成绩的要求因“报考方式”“院校层次”“专业类型”差异显着,并非所有情况都需提交雅思/托福。
“提前申请了香港大学,高考后还能填内地985志愿吗?港澳高校发了录取通知,会不会影响内地统招提档?”这是港澳升学规划中,考生和家长最纠结的核心问题之一。不少人因担心“两者冲突”,在自主申请和内地统招间反复犹豫,甚至错失双线机会。事实上,港澳自主申请与内地高考统招并非“二选一”,但需掌握关键规则避免冲突。以下详解可行性、操作要点、风险规避及优化策略。
“报考香港中文大学要填高考志愿吗?香港大学需要提前申请还是等高考成绩出来?”在港澳升学规划中,“统招”和“自主申请”的区别是考生和家长最易混淆的核心问题。不少人因选错报考方式错失机会,或因重复申请导致流程混乱。事实上,港澳高校确实存在这两种主流报考路径,二者在申请时间、录取规则、适配人群上差异显着,选对路径能大幅提升录取成功率。
“高中拿了数学奥赛省二等奖,申请香港大学能加分吗?没有竞赛奖项是不是就没机会申港澳顶尖高校?”在港澳升学申请中,学科竞赛奖项的价值是考生和家长的高频疑问。不少人因“手握奖项不知如何发力”或“无奖项而焦虑”,实则学科竞赛对港澳高校申请的帮助并非“一刀切”,需结合奖项含金量、院校层次、申请模式综合判断。
“在香港大学读书,能去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实习吗?港澳学生申请内地实习需要额外办手续吗?会不会因为不在内地读书而被歧视?”随着港澳与内地就业市场的融合,越来越多港澳高校学生开始关注内地实习机会。不少人因担心“身份限制”“信息闭塞”“流程复杂”等问题望而却步,实则港澳学生不仅能申请内地实习,还能享受专属政策支持,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申请路径和技巧。
“在澳门大学读大一,能转到香港大学吗?港澳高校之间转校需要重新参加高考吗?难度比转专业大多少?”随着港澳升学选择多元化,高校间转校问题逐渐进入考生视野。不少人因不了解转校规则,误将“转专业”与“转校”混淆,或因信息闭塞错失调整机会。事实上,港澳高校之间支持转校,但属于“特殊申请通道”,规则比转专业更严苛,需满足成绩、学分、专业适配等多重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