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数考生默认高考外语考英语,但实际上高考外语并非只有英语可选。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考外语包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6 个语种,考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规划,选择更易拿分的语种。那么,高考外语怎么选其他语种?需满足哪些条件?有哪些注意事项?
第一步:明确可选择的外语语种及适用场景
首先要清楚,高考外语的 6 个语种均为国家认可的考试语种,成绩均计入高考总分,高校录取时无差别对待(除部分专业有语种限制):
适用人群:适合英语基础薄弱、学其他语种更有优势的考生(如初中接触过日语、俄语,或对小语种兴趣浓厚);也适合未来有留学规划的考生(如计划去日本、德国留学,提前备考对应语种可兼顾高考与留学)。
专业限制提醒:部分高校的外语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特定工科专业,会要求 “高考外语仅限英语”,例如英语专业、国际贸易专业(部分院校)可能明确不招收非英语语种考生。考生选择前需查阅目标高校当年的招生章程,避免因语种不符影响录取。
第二步:了解选择其他语种的基本条件
选择非英语语种参加高考,无特殊门槛,但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学校教学支持:若考生在普通高中就读,需确认所在学校是否开设目标语种的教学班,或是否允许考生 “自学 + 学校报备” 的形式备考。多数普通高中仅开设英语课程,若选择日语、俄语等语种,可能需要考生自行找培训机构学习,学校仅负责高考报名手续;部分民办高中或外国语学校会开设小语种教学班,考生可直接跟随学校课程学习。
报名资格:只要是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如普通高中在校生、社会考生),均可自主选择外语语种,无需额外资质证明(如语言等级证书)。社会考生或自学考生,也可在高考报名时直接选择目标语种,与在校生享受同等报考权利。
第三步:掌握选择其他语种的具体流程
高考外语语种选择主要在 “高考报名” 阶段完成,流程分为 3 步,不同省份略有差异,但整体一致:
确认报名时间:高考报名通常在每年 10-11 月(各省具体时间不同,以当地教育考试院通知为准),语种选择需在报名时确定,报名结束后无法修改,因此需提前规划,避免错过时间。
填写报名信息:登录各省教育考试院高考报名系统,在 “外语语种” 选项中,从 6 个语种里选择目标语种(如日语、俄语),确认后提交信息。需注意,填写时需仔细核对,避免因操作失误选错语种。
确认考点安排:非英语语种的高考考场,通常会集中安排在特定考点(如地级市的指定中学),而非随考生所在学校分配。报名结束后,考生需关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考点通知,提前了解考场位置,避免考试时走错考点。例如,某省日语考生可能集中在省会城市的 3-5 个考点考试,需提前订房或规划交通。
第四步:选择其他语种的备考建议
选择非英语语种后,备考方向需针对性调整,才能发挥语种优势:
优先选 “易提分语种”:从考试难度来看,日语、俄语的高考题目难度通常低于英语,尤其是日语,汉字占比高,语法体系相对简单,适合英语成绩常年在及格线以下的考生。以日语为例,高考日语词汇量要求约 2000 个,远低于英语的 3500 个,且听力、阅读题型更贴近日常场景,得分门槛较低。
避免 “盲目跟风”:不要因他人选择小语种就跟风,需结合自身基础。例如,若考生从未接触过任何小语种,高二才开始学日语,可能因时间不足导致备考不充分;而初中已学过 3 年日语的考生,选择日语高考则更易冲刺高分。
关注考试大纲:各语种的高考大纲会明确考试范围、题型、分值分布(如日语高考包含听力、语言知识、阅读、写作 4 部分,总分 150 分),考生需以大纲为核心备考,可购买对应语种的高考真题集(如《高考日语真题解析》),熟悉出题规律。
第五步:注意两大关键问题
后续学习衔接:若考生选择小语种高考,进入大学后,多数高校的公共外语课程仍以英语为主(除非考生选择小语种专业)。考生需在高考后适当复习英语,避免因英语断层影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或专业课学习(部分大学的专业课程教材为英文版)。
社会考生报名细节:社会考生选择非英语语种,需在高考报名时主动向当地招生办说明语种选择,确认报名系统是否支持目标语种填报,以及是否需要额外提交材料(如无特殊材料,仅需在系统中选择即可)。
总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选择
高考外语选择其他语种,本质是 “扬长避短” 的策略。若英语成绩难以提升,且对小语种有基础或兴趣,选择日语、俄语等语种可能是提分的 “捷径”。但需提前确认学校支持情况、目标高校专业限制,并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要规划得当,非英语语种完全可以成为高考总分的 “加分项”,助力考生考入理想院校。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多数考生默认高考外语考英语,但实际上高考外语并非只有英语可选。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考外语包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 6 个语种,考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规划,选择更易拿分的语种。那么,高考外语怎么选其他语种?需满足哪些条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种类繁多,部分不良机构利用信息差设置 “陷阱”,导致学生和家长误选后面临学历不认证、费用虚高、教学质量差等问题。想要选出正规、优质的项目,需掌握 6 大避坑关键步骤,从资质、细节到权益保障全面把关。
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时,“计划内” 与 “计划外” 是两个高频却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家长和学生因分不清两者差异,误选不适合的项目,甚至面临学历不被认可的风险。
在升学选择中,“中外合作办学” 常让家长和学生困惑:它到底是 “留学”,还是 “在国内上大学”?有人觉得它是 “不出国的留学”,也有人认为只是 “国内大学的国际班”。其实,中外合作办学是兼具国内学习与国际教育特色的特殊模式,既不是纯粹的留学,也不同于传统国内大学,核心取决于具体办学类型与培养方案。
在学历提升的选择中,国外远程硕士与传统普通硕士(即全日制在校硕士)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很多人疑惑:两者的学历是否有区别?认可度、含金量是否存在差距?
随着在线教育技术的成熟,国外远程硕士凭借 “灵活学习”“节省成本” 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职场人提升学历的选择。但很多人在报考前都会纠结一个关键问题:国外远程硕士需要出国吗?实际上,答案并非绝对的 “是” 或 “否”,它取决于项目设计、院校要求及学习目标,不同项目的出国要求差异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