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众多学子为高考拼搏的征程中,有一条特殊的 “绿色通道”—— 华侨生联考,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它为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提供了一条别样的升学之路,以其独有的政策优势和考试特点,成为众多学子进入内地高校的理想选择。
一、华侨生联考是什么
华侨生联考,全称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 。这是一项由中国教育部单独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精心设计的专门高考,自 1985 年起,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便开始组织内地高校联合招收港澳台侨学生,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体系,是港澳台侨学生报考内地大学的主要途径之一。设立此考试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回祖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增进华侨青年对祖国的了解,维系他们与祖国的情感。
二、报名条件
华侨考生: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 2 年(截至报名结束日),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 18 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 2 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 18 个月。例如,若考生父母一方持有某国绿卡,考生在该国高中就读,且满足上述居住时间要求,即可符合条件。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 5 年以上(含 5 年)合法居留资格、5 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 30 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 5 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 30 个月的,也可参加报名 。
港澳地区考生:具有香港或澳门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
台湾地区考生:具有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
三、考试内容
考试科目:
理工类: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文史类: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
每科满分为 150 分,每个考试类别满分为 750 分 。与普通高考相比,华侨生联考理科不考生物,文科不考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备考负担。
考试难度:考试内容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整体难度低于普通高考。有说法称其 70% 的内容为初中知识,30% 为高中知识。例如数学题型常常接近课本例题,英语难度约相当于国内高中会考水平 。这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有较大机会取得优异成绩。
四、考试时间与地点
考试时间:每年 5 月第三个周末举行考试 。具体安排为:星期六 9:00—11:30 考中文,13:30—15:30 考英语;星期日 9:00—11:00 考数学,13:00—15:00 考物理、历史,16:00—18:00 考化学、地理 。
考试地点:全国联招考试分为 7 个考区,分别是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浙江和澳门。考生报名资格通过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任一考区参加联招考试 。
五、志愿填报与录取
志愿填报:全国联招考试成绩公布后,考生填报志愿。考生可填报 10 所高校本科志愿,每所高校可填报 6 个专业志愿。报考预科的考生还可填报 5 个高校预科志愿 。填报志愿前,考生应仔细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专业目录》,全面了解高校基本情况、招生专业、收费标准、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 。
录取:录取工作实施网上录取,分为本科和预科两个批次,按照 “先本科、后预科” 的顺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高校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志愿及本校招生计划、录取要求,在联招办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择优录取新生 。一般来说,一本院校分数线通常在 400 分左右,二本在 300 分左右,艺术类 200 分左右 ,远低于普通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高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联招办核准后办理录取手续,向考生寄送加盖本校公章的新生录取通知书 。
华侨生联考为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提供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升学途径。不过,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有意向参加华侨生联考的学生和家长,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提前做好规划与准备,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助力孩子开启理想的高等教育之旅。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随着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职业本科” 和 “应用型本科” 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不少职校生或家长纠结:两者学历认可度有差距吗?选哪个更利于就业和发展?其实两者均为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学历,但定位、培养方向不同,认可度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
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高本贯通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许多人关心,2026 年哪些省份有高本贯通招生?能不能跨省报考高本贯通项目呢?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升学路径日益丰富,高本贯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很多人对高本贯通的理解存在误区,常常将其与 “专升本” 混为一谈。那么,高本贯通到底是 “3+2” 还是 “专升本” 呢?
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是面向特定群体的升学优惠政策,资格审核严格。部分考生或家长试图通过 “伪造户籍”“虚报学籍” 等方式造假获取报考资格,却忽视了背后的严厉追责机制;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资格核查的重要手段,有效遏制造假行为。
国家专项计划作为贫困地区考生的重要升学通道,不少人担心 “报名流程复杂,需要频繁跑手续”“还要写自荐信、找高校盖章,操作难度大”。实际上,国家专项计划报名流程已高度简化,全程以 “线上审核” 为主,无需写自荐信,也不用跑高校盖章,仅需完成 “资格申报 + 志愿填报” 两大核心步骤。
国家专项计划作为面向贫困地区学生的重要升学政策,不少考生和家长对 “志愿填报在哪一批”“会不会被提前锁档” 存在疑问。实际上,国家专项计划的志愿批次和锁档规则有明确政策要求,志愿多在 “提前批或专属专项批” 填报,且录取时会优先锁档,但未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