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2015年12月2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决定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将第五条修改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将第二十四条修改为:“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四、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设立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审批设立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审批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委托由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评议。
“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由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机关审批;修改章程,应当根据管理权限,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五、将第四十二条修改为:“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议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
“(二)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三)调查、处理学术纠纷;
“(四)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五)按照章程审议、决定有关学术发展、学术评价、学术规范的其他事项。”
六、将第四十四条修改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本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评价制度,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效益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七、将第六十条第一款修改为:“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
将第二款中的“教育法第五十五条”修改为“教育法第五十六条”。
本决定自2016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对中职生而言,中职学考与职教高考的衔接政策,是打通升学通道的关键保障。近年各地持续优化两者衔接机制,让中职生的学习成果更高效转化为升学优势。本文从衔接核心要点、政策红利、备考建议三方面拆解,帮中职生吃透政策、精准备考。
随着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职业本科” 和 “应用型本科” 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不少职校生或家长纠结:两者学历认可度有差距吗?选哪个更利于就业和发展?其实两者均为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学历,但定位、培养方向不同,认可度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
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高本贯通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许多人关心,2026 年哪些省份有高本贯通招生?能不能跨省报考高本贯通项目呢?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升学路径日益丰富,高本贯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很多人对高本贯通的理解存在误区,常常将其与 “专升本” 混为一谈。那么,高本贯通到底是 “3+2” 还是 “专升本” 呢?
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是面向特定群体的升学优惠政策,资格审核严格。部分考生或家长试图通过 “伪造户籍”“虚报学籍” 等方式造假获取报考资格,却忽视了背后的严厉追责机制;同时,人脸识别技术已成为资格核查的重要手段,有效遏制造假行为。
国家专项计划作为贫困地区考生的重要升学通道,不少人担心 “报名流程复杂,需要频繁跑手续”“还要写自荐信、找高校盖章,操作难度大”。实际上,国家专项计划报名流程已高度简化,全程以 “线上审核” 为主,无需写自荐信,也不用跑高校盖章,仅需完成 “资格申报 + 志愿填报” 两大核心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