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获批2022年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计划1200人。其中,单独招生普通类计划570人,退役士兵类计划30人;综合评价招生计划600人。
专业名称 | 收费标准(元/年) | 单独招生 | 综合评价招生 | 春季高考招生类别 | 备注 | ||||
普通类 | 退役士兵类 | ||||||||
专业代号 | 计划数 | 专业代号 | 计划数 | 专业代号 | 计划数 | ||||
护理 | 5000 | 01 | 10 | 41 | 20 | 护理 | |||
护理(校企合作,阳光保险) | 8800 | 02 | 25 | 42 | 15 | 护理 | |||
护理(校企合作,康养方向) | 8800 | 03 | 50 | 43 | 40 | 护理 | |||
护理(校企合作,科研方向) | 8800 | 04 | 15 | 44 | 15 | 护理 | |||
护理(校企合作,正大眼科) | 8800 | 05 | 10 | 45 | 15 | 护理 | |||
助产 | 5000 | 06 | 20 | 46 | 10 | 护理 | 只招女生 | ||
药学 | 5000 | 07 | 20 | 47 | 30 | 药学 | |||
中药学 | 5000 | 08 | 20 | 48 | 10 | 药学 | |||
中医康复技术 | 5000 | 09 | 10 | 49 | 20 | 医学技术 | |||
医学检验技术 | 5000 | 10 | 20 | 50 | 10 | 医学技术 | |||
医学影像技术 | 5000 | 11 | 20 | 51 | 10 | 医学技术 | |||
口腔医学技术 | 5000 | 12 | 20 | 52 | 20 | 医学技术 | |||
医学美容技术 | 5000 | 13 | 20 | 53 | 20 | 医学技术 | 只招女生 | ||
康复治疗技术 | 5000 | 14 | 20 | 54 | 20 | 医学技术 | |||
健康管理 | 5000 | 15 | 30 | T1 | 10 | 55 | 20 | 烹任与营养 | |
健康管理(校企合作,阳光保险) | 5000 | 16 | 10 | 56 | 10 | 烹任与营养 | |||
健康管理(校企合作,康养方向) | 8800 | 17 | 10 | 57 | 20 | 烹任与营养 | |||
健康管理(校企合作,正大眼科) | 8800 | 18 | 10 | 58 | 15 | 烹任与营养 |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 5000 | 19 | 30 | 59 | 30 | 学前教育 |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 | 8800 | 20 | 10 | 60 | 20 | 学前教育 | |||
心理咨询 | 5000 | 21 | 10 | 61 | 20 | 医学技术 | |||
心理咨询(校企合作,山东心种子) | 8800 | 22 | 20 | 62 | 10 | 医学技术 | |||
医学营养 | 5000 | 63 | 10 | 烹任与营养 | |||||
眼视光技术 | 5000 | 23 | 10 | 64 | 20 | 医学技术 | |||
眼视光技术(校企合作,正大眼科) | 8800 | 24 | 20 | 65 | 20 | 医学技术 |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 | 5000 | 25 | 15 | 66 | 20 | 电子技术 | |||
大数据技术 | 5000 | 26 | 15 | 67 | 20 | 软件与应用技术 | |||
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 | 4800 | 27 | 10 | T2 | 10 | 68 | 10 | 公共服务与管理 |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 4800 | 28 | 10 | T3 | 10 | 69 | 30 | 公共服务与管理 |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阳光保险) | 4800 | 29 | 10 | 70 | 10 | 公共服务与管理 |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康养方向) | 8800 | 30 | 10 | 71 | 10 | 公共服务与管理 |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正大眼科) | 8800 | 31 | 10 | 72 | 10 | 公共服务与管理 | |||
智能医疗装备技术(校企合作) | 8800 | 32 | 20 | 73 | 30 | 设备维修 | |||
空中乘务(校企合作) | 8800 | 33 | 30 | 74 | 10 | 酒店管理 |
注:1.最终招生专业、招生计划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为准;
2.对考生体检中的身体健康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