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是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协同创新联盟高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教育厅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院校、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七届省级文明单位。占地面积136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2023年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总计划3950名,其中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600名、面向中职毕业生3250名、面向退役士兵50名、面向革命老区建档立卡50名。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专业科类 | 计划数 | |||
面向普通高中 | 面向中职 | 退役士兵 | 革命老区建档立卡 | |||
460702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装备制造 | 40 | 175 | 5 | |
460301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装备制造 | 25 | 170 | 5 | |
460101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装备制造 | 40 | 170 | ||
460701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装备制造 | 30 | 140 | ||
460201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装备制造 | 30 | 200 | ||
530301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财经商贸 | 5 | 65 | 5 | |
530302 | 大数据与会计 | 财经商贸 | 10 | 65 | ||
530701 | 电子商务 | 财经商贸 | 30 | 85 | 5 | |
510201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电子信息 | 30 | 95 | 5 | |
510204 | 数字媒体技术 | 电子信息 | 15 | 60 | ||
510203 | 软件技术 | 电子信息 | 20 | 70 | ||
510202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电子信息 | 20 | 100 | 5 | |
510208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电子信息 | 15 | 55 | ||
440301 | 建筑工程技术 | 土木建筑 | 30 | 130 | 5 | 5 |
410202 | 园林技术 | 农林牧渔 | 5 | 130 | 5 | |
440501 | 工程造价 | 土木建筑 | 10 | 125 | 5 | |
550106 | 环境艺术设计 | 文化艺术 | 5 | 110 | 5 | 5 |
440306 |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 | 土木建筑 | 15 | 90 | ||
410201 | 林业技术 | 农林牧渔 | 5 | 45 | ||
520201 | 护理 | 医药卫生 | 35 | 275 | 5 | 5 |
520504 | 口腔医学技术 | 医药卫生 | 10 | 40 | ||
520202 | 助产 | 医药卫生 | 10 | 40 | ||
520301 | 药学 | 医药卫生 | 20 | 60 | ||
520601 | 康复治疗技术 | 医药卫生 | 10 | 60 | ||
520501 | 医学检验技术 | 医药卫生 | 20 | 45 | ||
520502 | 医学影像技术 | 医药卫生 | 10 | 40 | ||
540106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旅游 | 15 | 45 | 5 | |
540105 | 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 | 旅游 | 10 | 55 | ||
540101 | 旅游管理 | 旅游 | 10 | 65 | 5 | |
530605 | 市场营销 | 财经商贸 | 15 | 60 | 5 | |
530802 | 现代物流管理 | 财经商贸 | 10 | 60 | 5 | |
570102K | 学前教育(师范) | 教育与体育 | 45 | 325 | 5 | 5 |
说明:
1.专业科类指: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安与司法、公共管理与服务;
2.师范类计划须在备注栏中标明“师范”;
3.按类招生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栏分别填写该专业类的代码和名称,同时须在备注栏中标明该招生专业类中包含的各具体招生专业。
已参加安徽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并取得考生号的考生均可报考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
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中职毕业生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
退役军人提交的材料:填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的退役军人须提供“身份证”和“退出现役证明材料”。
材料提交的时间、方式:4月5日至4月15日将证明材料原件拍照发送至邮箱(邮件名或主题统一填写“退役军人+姓名+身份证号”)。未按规定时间发送邮件的,视为放弃报考资格。4月16日-20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将对退伍军人资格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在学校招生网公示。
1、面向普通高中计划: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录取遵循“志愿优先”原则,即根据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按照考生入学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若第一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则根据第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依此类推,进行后续专业志愿录取。当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无法满足时,若填报专业服从志愿,则由学校调剂到有空余计划的专业,若未填报专业服从志愿,则不予录取。录取时,若考生入学测试成绩相同,则依次按照文化素质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文化素质测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依然相同,则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等级)依次录取。
2、面向中职计划: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录取遵循“志愿优先”原则,按专业分别录取。按照考生入学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取时,若考生入学测试成绩相同,则依次按照文化素质测试、职业技能考试测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3、退役士兵计划实行计划单列、单独录取,做到志愿优先、专业优先、应录尽录。革命老区建档立卡专项计划实行单设批次、单独录取,志愿优先、专业优先、应录尽录。已被专项计划预录取的考生不再进入其他类别录取环节。
4、技能拔尖人才录取办法。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报考宣城职业技术学院与获奖赛项相同或相近专业且文化素质测试合格的考生,经资格审核、考核公示,可予以免试入学。
(1)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三等奖及以上(或前10名)的中职学校、中等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
(2)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一等奖的中职学校、中等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
(3)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或相当职业资格),获得县级劳动模范或先进个人称号的在职在岗中职学校毕业生。
符合条件的考生填写《免试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身份证、获奖证书、高级工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获劳动模范或先进个人称号文件材料等的扫描件),于4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邮件名或主题统一填写“技能拔尖人才+姓名+身份证号”)用于资格审核,具体流程请登录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
计划调整原则:录取过程中,在不突破招生总计划和确保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结合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生源报考情况,对专业间计划或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面向中职毕业生间计划作相应调整。
(一)奖贷助补免政策: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学生与普通高考学生享同等奖贷助补免政策。
(二)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应符合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
(三)学费标准:按照皖价费〔2006〕 240号核准的标准执行。收费标准如有变更,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核准的最新收费标准执行。
(四)学籍管理: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学生按规定时间办理入学手续后,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规定注册学籍,做好学籍管理工作。
(五)毕业证书: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学生完成学业经考核合格,颁发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书。
详情 >学校地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薰化路698号
联系方式:0563-3395678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01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教育学院、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四校基础上合并组建新江汉大学。2002年6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4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上海体育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简称“上体”,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体育类普通高等学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单位。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北京体育大学(Beijing Sport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