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始建于1991年,经历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机电学院、黑龙江东亚大学(自考助学)、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等发展阶段。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成为齐齐哈尔市第一所市属大学。
办学28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两个案例(“混合所有制办学”和“院校委托管理”,后者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探索出了“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办学模式,凸显了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医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适度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5万余平方米,生活用房8万余平方米;校内建有本科实验场所9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842.1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2.12万册,电子图书25.4万册;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设施齐备,本科办学条件满足需求。
学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设有机电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健康与护理系、思政教学部、基础部、学生发展中心、继续教育部共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17个本科专业和14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91人,其中本科生5675人。学校把师资队伍作为核心资源,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建设了一支数量较足、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自有专任教师242人,外聘教师134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持“中而至庸,和而不同”的校训,努力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以“大国工匠”——“华龙一号”主机手王刚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留省率保持在50%以上。
学校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建设,获批省级制造服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1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学校为主体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和“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2015年10月,学校作为“基层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入选首个“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是唯一参展的地方高校。
学校坚持需求导向的课程观和适应学情的教学观,创新实施“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建设(四真即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三化即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并已形成特色和品牌,不断提高学校的贡献力、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教师完成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改项目66项,发表相关论文232篇,有50门课程进行了应用型课程设计与实施。2015年1月,学校发起成立全国性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16年4月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同成立课程建设研究院,联盟与研究院所举办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与研修班,引领了同类院校应用型课程开发建设。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共十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访学,聘请国外教授为学校学生授课。学校已组织5批“应用型课程海外交流考察团”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有关高校交流研讨。
当前,学校不断健全育人体系,优化“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凸显应用型课程建设特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将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是黑龙江省首批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行政上隶属于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占地面积35.848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5.2381万平方米。有纸质藏书30万册,电子图书35万册,报刊、杂志1166种。教学仪器设备资产3238万元。专任教师25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04人,硕士学位71人,“双师型”教师173人)。
设有调频广播电台、网络办公平台,还设有阅览室、可编程、单片机、CAD、CAM、家用电器、电子、电工、电工技能、物理、数控编程、数控系统、灯光音响、模具拆装、模具展示、事务处理、外贸操作、经管系综合实验、汽车电器与电子、汽车模拟驾驶、汽车发动机拆装、汽车电控发动机、汽车传动、综合布线、汽车4S店、美工、电脑艺术创作、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公共、语言、可视化编程、基础语言编程、网络设备调试、网络构建、LINUX系统、多媒体语音、多媒体教室等实验室、实训室、实习厂66个。由1428台计算机组成的宽带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
学院现代技术制造中心是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认定的黑龙江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并给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我院是教育部授权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NIT)考试点和培训机构;是全国数控培训网络齐齐哈尔分中心;是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教育中心;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核站(OSTA);是教育部批准的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CIT)和商务英语(BEC)培训中心;是教育部授权的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远程培训”教育工程培训机构;是美国微软公司授权的培训考试中心(ATC)。
我院对学生实施“五种能力(政治鉴别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身心承受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实践环节,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符合社会各岗位群标准要求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
我院于2000年建立起ISO9000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全部文件化。
我院办学50年来始终坚持“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了9万多名各类人才,遍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全国各地。“今日我以齐职院为荣,明日齐职院以我为荣”的誓言,在他们身上已得到体现。
学院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喜庆路一号 邮政编码:161005
咨询电话:0452-6186020、6186022、8187743、8186996、6117003、6186009
Q Q 咨询:945956777、645527727、617849167
学院网址:http://www.hdyu.com
学院周围环境:
1、北校区:
西面:距离市政府1公里、劳动湖及嫩江公园500米。
南面: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1000米、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1000米。
北面:龙沙公园300米、鹤城体育馆、游泳馆、工人文化宫200米。
东面:距离市中心繁华商业区1000米(第一百货大楼、中环购物广场、百花购物中心、大富源大型超市、永青市场等)、火车站4公里。
公交线路:9路、12路、27路、104路、5路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站
2、南校区
位于齐齐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
公交线路:4路、5路、10路、28路、33路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