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师范学院简介Quanzhou NormalUniversity
(国标代码:10399)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校
蝉联七届省级文明学校(文明校园)
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高校
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泉州师范学院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经济总量连续21年位居全省首位。现有三个校区:东海校区、诗山校区和江南校区,占地1815亩。
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7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55个。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8万人。
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6个,馆藏图书近200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逾3亿元。有省级学科14个,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福建省应用型学科6个;福建省重点学科7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多人。国家级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闽江学者、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人选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00多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5 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
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国家级本科教学项目10多个,省级本科教学项目160多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福建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
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专业赛事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00余项。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学校与英国、捷克、美国、新西兰、巴西、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几十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
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建设作出的“建设多学科大学”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制定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五个工程”建设,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热潮,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多学科大学奋勇前行。
“东西塔”
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表现了宋代泉州石构建筑和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了泉州古城的独特标志和象征。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
“老君岩”
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
“在今惠安、洛江分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于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学校大门”
“文科楼”
“实验楼群”
“图书馆”
“陈伟利体育馆”
“陈祖昌大礼堂”
“宿舍区”
“学生公寓”
“校园小景”
“校园小景”
“学术交流中心”(建设中)
“艺术楼”(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