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始建立于1983年,2007年中央财政投资280万支持重点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进行设备配置。本专业从2005年招生以来从每年两个班90人逐步发展为每年4个班150余人,现在校生人数480人。学校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在天津市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学生初级汽车维修工通过率为98%,中级维修工通过率为60%。学生劳动态度端正,动手能力强,受到企业的肯定和好评,学生对口就业率75%。
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滨海新区汽车行业的调研,围绕汽车行业主要岗位群的需求状况,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制定“以能力为本位、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基本素质+关键能力+职业技能”的多层次全方位能力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三层推进”实施办法,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接轨。“三层推进”即:一层实现职业认知和职业体验;二层实现基础学习和专业实习;三层实现岗位训练和顶岗实习。
课程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利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创建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突出“行为导向、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其创新点一是知识结构创新,变传统的学科教学为按照岗位技能需求为目标划分的项目教学,项目中融合该岗位项目所需的所有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基于岗位需要的立体能力体系;二是教学过程创新,模块教学中打破原有的由“理论-实践”的传统教学过程变为“实景-实例-实物-理论-仿真-实训”的多维立体教学过程,这更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是教学方式创新,通过使用数字仿真技术、现代信息化技术多渠道优化教学过程,规范使用“七步教学法”,即“准备-案例导入-信息介绍-示范操作-学生模仿-评价总结(结合自评互评)-练习”。
校企合作
继续开展汽车专业职教联盟的深度合作,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扎实稳妥地实行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定向培养的办学模式。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扩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规模,为汽车行业发展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在原有的基础上,与滨海新区汽车企业合作新建2个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依托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研发教具、实训中心建设等多方面和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汽车维修与服务行业。汽车服务企业,对应岗位:1.汽车机电维修技工2.汽车售前检验、维修技工3.汽车配件管理员4.汽车维修服务前台接待员5.汽车销售员6.车辆内饰装具工。零配件生产,对应岗位:装配工。整车组装企业,对应岗位:装配工、检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