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申请Requirements
不同众所周知,美国本科新生的申请人绝大多数都是高中毕业生,或者高三在读的学生(准毕业生),而转学的申请人则是已经进入大学在读的学生。而且除了本科生之外,在中国在读国家承认学历专科的学生也是可以申请转学到美国的。
不过,不同的学校对于学生原本已经拿到的学分数有不同的要求,原则上修满30学分以上才能作为转学生身份申请美本。同时,不少学校有已修学分的上限要求,比如60学分,也就是说转学申请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各位想申请转学的同学,可以对比一下自己目前的学分计划。通常来说,转学的黄金时间段是大二。也就是说,大二的第一学期为递交申请做准备,大二第二学期结束的当年九月份转入新学校学习(当然,有些学校有特殊的转学要求,例如哥大,只接受大一新生转学)。
另外,对于已经明确了要过去读哪个专业的同学,还要满足先修课程的要求。比如说,要转去加大系列各校的话,它们的转学要求中都有明确列出,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了。
二、审核的侧重点不同
其中第一点,是在对待标化成绩的态度上:作为新生申请者,要准备TOEFL和SAT1,甚至SAT2的考试。目前排名前60的综合类院校,其中90%都对SAT有强制性要求。即使像Wake Forest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学这种,对于新生SAT考试持Test-optional态度的学校,真正裸进的新生又有几人呢?而作为一个转学生而言,大多数学校要求只要修满了一定学分,就可以免除SAT成绩了。也就是说,申请人只需要全力准备托福成绩即可。
第二点,是在于成绩单以及推荐信的准备方面:新生只需递交高中期间的成绩单,而转学生则要在大学本科阶段的成绩单准备上,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些同学对于所读学校、专业不满意,绩点低,才想试试转学,只能说Too young too naive了。转学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不是逃避现实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从想法到行动,都深思熟虑的过程。
三、各校录取难度差别大
如果从总的成功率上看,转学审核的通过率是要高于新生的录取率的,可是单看这个数字没什么实际价值。因为大学的转学名额客观上就不多,递交申请的人数也很少。例如,像普林斯顿这样傲娇的学校,转学名额几乎为零。反倒是一些公立大学,由于要照顾本州内的社区大学转学生的政策原因,名额相对多一些。
四、递交材料方式差别大
现在的本科新生申请,从推荐信到成绩单、存款证明,99%的学校基本都支持线上电子递交的方式,大大节约了邮寄成本、沟通成本(邮寄丢失或未被及时归档)以及校方人力成本。然而对于转学生来说,很多学校还是要求成绩单必须邮寄!邮寄!邮寄!每次发出七八份国际快递的酸爽,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有木有?
五、主文书准备策略不同
众所周知,我们搞定了本科的主申请文书,差不多就完成了所有工作量的一半。在这一点上,转学生的申请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写作思路的拓展性以及素材的选择性上。转学的Why Transfer文书需要更具针对性,更有写作技巧。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英国一年制硕士是不是‘水硕’?回国就业会被歧视吗?”这是留学申请中高频出现的疑问。受学制时长影响,不少人对其认可度存在偏见。事实上,英国一年制硕士的含金量有坚实保障,回国就业也具备明确优势。
马来西亚作为性价比极高的留学目的地,其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各有特色,不少申请者在选择时容易陷入纠结。其实两者在办学属性、录取要求等核心维度差异显着。
在留学咨询中,“国内二本院校能申请到QS前100的大学吗?”是最常被问及的问题之一。答案是完全有可能,但需要精准规划、针对性提升竞争力。
“本科留学必须考SAT/ACT吗?不考会不会影响录取?”这是申请本科留学的学生和家长最纠结的问题之一。SAT/ACT作为美国本科传统入学考试,近年来因疫情出现“可选政策”,不同国家、院校的要求差异显着。2026年申请季临近,本文拆解各国院校对SAT/ACT的要求、豁免条件及备考建议,助你精准规划。
“新加坡留学选公立还是私立?认可度和性价比差多少?”作为亚洲教育枢纽,新加坡公立大学以顶尖实力着称,私立大学则主打灵活适配,两者在资质、录取、费用等维度差异显着。2026年申请季临近,本文从5大核心维度拆解区别及适配人群,助你精准规划新加坡留学路径。
“去日本留学必须读语言学校吗?能不能直接申请大学或修士?”这是计划赴日留学学子的高频疑问。语言学校并非日本留学的“必经之路”,但却是多数中国学生的“适配选择”,是否需要就读取决于日语水平、升学目标及个人规划。2026年申请季临近,本文拆解语言学校的核心作用、豁免条件及替代路径,助你精准规划赴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