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考航空专业时,很多学生担心 “身高差 1 厘米”“体重多 2 斤” 就被直接淘汰,觉得这类要求 “卡得极严”。但实际上,航空专业不同岗位对身高、体重的要求有 “刚性标准” 也有 “灵活空间”,并非所有 “差一点” 的情况都会被拒绝。想报考的学生,可结合岗位类型、院校 / 航司差异,了解具体规则与应对方法。
一、先看岗位:不同航空专业,身高体重要求差异大
航空专业对身高、体重的要求,核心取决于 “岗位工作场景”—— 需在狭小空间作业(如客舱、驾驶舱)或对形象有明确要求(如空乘)的岗位,标准更严格;技术类、地面类岗位则相对宽松。
1. 严格要求岗:差一点可能被卡,少数情况可放宽
这类岗位对身高、体重有明确 “硬指标”,多与飞行安全、服务形象直接相关,主要包括飞行技术(飞行员)、航空乘务(空乘):
飞行技术专业:驾驶舱空间有限,身高需适配操作设备,民航局规定男性身高 168-185cm,女性身高 160-175cm(部分通航公司可放宽至男性 165cm、女性 158cm);体重无固定数值,但需符合 “BMI 标准”(18.5-24),过胖或过瘦会影响体能与操作灵活性。若身高差 1-2cm(如男性 167cm),且其他条件(如视力、体能)优异,部分院校或通航公司可能 “破格考虑”;但差 3cm 以上(如男性 165cm),基本会被淘汰。体重方面,若 BMI 略超 24(如 24.5),通过短期减重达标,仍有机会;若 BMI 低于 18(如 17.5),需提供健康证明,证明无贫血、低血糖等问题,才可能通过。
航空乘务专业:客舱服务需频繁走动、弯腰,且对形象有要求,主流航司标准为女性 163-175cm,男性 173-185cm;体重同样参考 BMI(18.5-24),部分航司会直接要求 “体重(kg)= 身高(cm)-110±10%”(如女性 163cm,体重 48.7-59.7kg)。若身高差 1cm(如女性 162cm),形象气质佳、沟通能力强,部分地方航司(如春秋、吉祥)或民办院校可能放宽;但差 2cm 以上(如女性 161cm),主流航司基本不考虑。体重方面,若超标准 3-5 斤(如女性 163cm,体重 61kg),通过面试前 1-2 周减重达标,仍可尝试;若过瘦(如体重 45kg),需证明身体健康,无营养不良问题。
2. 宽松要求岗:差一点基本不影响,重点看能力
这类岗位无需在狭小空间作业,也不直接面向旅客,对身高、体重的限制较少,主要包括民航维修、机场安检、航空物流、空中安全员(部分):
民航维修 / 机场安检:技术类岗位更看重实操能力,身高要求多为 “男性不低于 160cm,女性不低于 155cm”,体重无明确限制,只要无肥胖导致的行动不便(如无法弯腰检修设备)或过瘦导致的体力不足,即可通过。例如,男性 158cm、体重 70kg(BMI 22.5),只要能独立搬运维修工具、完成安检操作,不会因身高体重被淘汰。
空中安全员:部分航司更看重体能(如格斗能力、耐力),身高要求比空乘低(女性 160cm、男性 170cm),体重只要符合 BMI(18-25),差一点基本不影响。例如,男性 169cm、BMI 24.8,若体能测试(如 1000 米跑、引体向上)达标,仍可录取。
二、关键因素:院校 / 航司差异,决定 “差一点” 的灵活度
即便同一岗位,不同院校、不同航司的要求也有差异,这是 “差一点” 能否通过的重要变量:
1. 公办院校 vs 民办院校:民办更灵活
公办院校(如中飞院、民航大)多严格执行民航局标准,“差一点” 的情况较少放宽;民办院校(如某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吸引生源,可能适当降低标准。例如,公办院校空乘要求女性 163cm,民办院校可能放宽至 160cm;公办院校飞行技术要求男性 168cm,民办院校可能接受 165cm。
2. 主流航司 vs 地方航司 / 通航公司:小公司更宽松
国航、南航、东航等主流航司,因报名人数多,可筛选空间大,身高体重 “差一点” 基本会被卡;地方航司(如四川航空、厦门航空)或通用航空公司,因人才需求大,可能放宽标准。例如,主流航司空乘女性 163cm 起,地方航司可能 162cm 起;主流航司飞行员男性 168cm 起,通航公司可能 165cm 起。
3. 校招 vs 社招:校招更包容
院校校招时,更看重学生的 “潜力”,若身高体重差一点,但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优异,可能 “酌情通过”;航司社招更看重 “即战力”,标准更严格,差一点基本会被淘汰。例如,某民办院校校招空乘,女性 162cm、形象好,顺利录取;但该学生参加某主流航司社招时,因身高差 1cm 被拒绝。
三、“差一点” 怎么办?3 个应对方法,提升通过概率
1. 提前调整:短期改善体重,规避 “差一点”
若体重差 3-5 斤达标,可在体检 / 面试前 1-2 周通过 “清淡饮食 + 适度运动” 减重(如每天快走 1 小时、减少高油高糖摄入),或增重(如多吃蛋白质、适量力量训练),避免因体重问题被卡。例如,学生小王空乘面试前体重 61kg(标准 59.7kg),通过 10 天控制饮食 + 每天慢跑,减重 2.5kg,顺利达标。
2. 突出优势:用其他亮点弥补 “差一点”
若身高差 1-2cm,可在面试或体检时突出其他优势:
空乘岗位:展示优秀的沟通能力(如双语交流)、才艺(如舞蹈、乐器),或有志愿服务经历,证明 “形象气质与服务意识能弥补身高差距”;
飞行技术岗位:若体能测试(如 1000 米跑、立定跳远)成绩优异,或数学、物理成绩突出,证明 “专业能力远超同龄人”,部分院校可能放宽身高要求。
3. 选择适配目标:避开严格岗位,选宽松方向
若身高体重差较多(如女性 160cm 想做空乘),可转向对身高体重要求宽松的岗位:
想进入民航系统:选择民航维修、机场安检、航空物流等专业,这类岗位基本不卡身高体重;
仍想从事服务类:考虑 “航空地勤(值机、登机口服务)”,部分机场要求女性 160cm 起,男性 170cm 起,比空乘宽松。
四、2025 年报考建议:提前准备,避免 “差一点” 遗憾
1. 提前测量,明确自身情况
报考前 3 个月,在正规医院或体检中心测量 “净身高”(光脚)、“空腹体重”,计算 BMI,对照目标岗位的标准,判断是否存在 “差一点” 的情况。若身高差 1cm,可尝试报考宽松的院校 / 航司;若差 3cm 以上,及时调整目标岗位。
2. 关注最新公告,避免 “过时信息”
院校和航司的要求可能每年微调(如某航司 2025 年空乘女性身高放宽至 162cm),需在报考前查看目标院校 / 航司的 “最新招生简章”,避免参考 3 年前的旧标准,导致误判。
3. 不盲目 “硬凑”,注重健康
若为达标过度减重(如 1 个月瘦 10 斤)或穿 “内增高鞋” 隐瞒身高,可能导致体检时因营养不良、身高不符被淘汰,反而得不偿失。健康永远是第一标准,若短期无法达标,选择更适配的岗位,反而能减少遗憾。
航空专业 “差一点”≠淘汰,选对方向是关键
综上,航空专业身高、体重 “差一点” 是否可行,取决于 “岗位类型” 和 “目标院校 / 航司”—— 飞行、空乘等严格岗位,差 1-2cm 可能有机会,差 3cm 以上基本淘汰;维修、安检等宽松岗位,差一点基本不影响。考生无需因 “差一点” 过度焦虑,只要提前明确自身情况,选择适配的岗位与目标,就能避开 “卡标准” 的风险,顺利报考航空专业。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飞行员体检(民航 Ⅰ 类体检)是职业准入的 “硬门槛”,因标准严格,不少人担心因视力、身高、色盲或伤疤问题被淘汰。本文结合民航局《民用航空人员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拆解体检核心标准,同时给出不合格情况的应对建议,帮你理性看待体检难关。
想报考飞行员专业,高考成绩是重要门槛。不少考生疑惑:飞行员专业文化课分数线到底多高?若分数不够,“自费学飞” 或 “大毕改” 能否成为备选路径?
飞行员面试不仅考察专业能力,更看重候选人的职业适配度与综合素质。不少考生因不清楚 “问什么”“怎么答” 错失机会 —— 面试常问哪些问题?自我介绍、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如何答才能打动考官?
在飞行员选拔中,心理测试是易被忽视却关键的环节,投射绘图、反应时、转椅等项目常让考生紧张 —— 这些测试刷人率高不高?会不会没明确理由就 “莫须有” 被刷?
想成为飞行员,除了身体和技术要求,政审(背景调查)是关键门槛。不少人疑惑:飞行员政审到底查几代亲属?家里旁系亲属有前科会不会影响自己?本文结合民航局《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拆解政审范围与判定标准,消除常见认知误区。
想学飞却被 “费用” 和 “路径选择” 困住?不少人对学飞成本一知半解,也不清楚公司送培、自费、贷款哪种更适合自己。本文结合行业实际,拆解学飞费用构成,并对比三种主流路径的利弊,帮你做出适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