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专业(涵盖飞行技术、空中乘务、航空安全保卫等方向)的亲属政审,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考生进入民航行业的 “必经关卡”。不同于普通专业的政审,民航领域对亲属背景的核查更聚焦安全风险,考生若因细节疏忽或准备不足影响政审结果,可能错失职业机会。以下从 “提前准备 - 材料规范 - 沟通配合 - 特殊应对” 四个维度,详解民航专业考生应对亲属政审的核心注意事项。
一、提前自查:摸清亲属背景,避免 “被动惊喜”
(一)主动沟通,全面掌握亲属情况
政审前 1-2 个月,考生需与亲属(尤其是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等核心审查对象)展开坦诚沟通,重点确认三类信息:
违法犯罪记录:询问亲属是否有被公安机关处罚的经历(如行政拘留、刑事判决),包括处罚原因、时间、处理结果(如是否已结案、是否在服刑期)。例如,父母是否曾因交通违章被罚款、是否有过邻里纠纷引发的治安警告,或是否存在更严重的刑事犯罪记录,需逐一核实,避免因亲属 “遗忘” 或 “隐瞒” 导致后续政审出现疑点。
境外经历与居留情况:了解亲属是否有出国(境)学习、工作、定居经历,若有需确认停留时间(是否超过 6 个月)、境外居住地址、职业,以及是否持有境外永久居留权。例如,兄弟姐妹在国外留学超过 1 年,需提前获取其境外住址、学校名称,以便后续准备相关证明材料。
特殊社会身份与行为:确认亲属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是否参与过非法组织活动、是否有长期拖欠债务等情况。例如,配偶若因信用卡逾期被列为失信人员,需了解是否已还清欠款、是否已从失信名单中移除,避免因经济风险影响政审。
沟通时需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让亲属产生 “被质疑” 的抵触情绪,可说明 “这是民航行业的统一要求,为了顺利通过审查需要提前准备”,争取亲属的理解与配合。
(二)分类梳理,明确审查重点范围
民航专业亲属政审并非 “所有亲戚都查”,考生需先明确不同专业的审查范围,避免盲目准备:
飞行技术、航空安全保卫专业:审查范围较广,通常包括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及主要社会关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空中乘务、民航运输专业:以直系亲属为主,主要社会关系仅在 “与考生长期共同居住” 或 “有特殊背景” 时才核查。
考生可通过报考院校的招生办、目标航空公司的招聘公告,获取具体审查范围清单,按 “必查亲属”“视情况核查亲属” 分类梳理,优先准备必查亲属的材料,避免在非重点亲属身上浪费时间。
二、材料准备:规范齐全,确保 “真实有效”
(一)核心材料清单与要求
亲属政审需提交的材料需严格遵循 “真实、完整、时效” 原则,常见材料及注意事项如下: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由亲属户籍所在地或常住地公安机关出具,需注意三个细节 ——
时效:证明出具时间需在政审启动前 6 个月内,过期需重新开具;
范围:需明确 “无刑事犯罪记录” 及 “无严重治安违法记录”,部分地区公安机关可出具包含 “近 10 年无违法犯罪” 的证明,需按报考单位要求选择;
盖章:必须加盖公安机关公章(如派出所户籍专用章),复印件需清晰留存公章痕迹。
亲属关系证明:用于确认考生与亲属的关联,优先提供户口簿(含户主页、亲属本人页、考生本人页),若亲属户口与考生不在同一户口簿(如父母离异后户口迁出),需补充公安机关出具的 “亲属关系证明” 或出生医学证明(证明亲子关系)。
境外材料(如有):亲属有境外经历的,需提供 ——
出入境记录:通过 “国家移民管理局” APP 下载亲属的出入境通关记录,标注每次出入境时间;
境外无违法记录证明:若亲属在境外停留超 6 个月,需提供当地警方出具的无违法记录证明(需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
居留证明:如亲属持有境外工作签证、学生签证,需提供签证复印件及境外单位 / 学校出具的在读 / 在职证明。
所有材料需按 “亲属分类” 整理(如 “父亲材料”“母亲材料” 分别装订),并附上材料清单,便于审查人员快速核对。
(二)避免材料常见错误
考生需警惕三类材料问题,以免影响政审进度:
信息不一致:如亲属身份证号与户口簿上的号码不符(可能因户口迁移导致),需提前到公安机关开具 “身份信息变更证明”,说明变更原因及前后关联;
材料残缺:如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仅提供复印件,未提供原件核对;或亲属关系证明缺少公安机关盖章,需及时补全;
虚假材料:切勿伪造证明(如 PS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的公章),民航行业对材料造假零容忍,一旦查实,不仅政审不合格,还可能被纳入民航行业 “失信名单”,终身影响报考。
三、沟通配合:积极响应,减少 “核查阻碍”
(一)配合审查人员的核查流程
政审期间,审查人员可能通过 “函调”(向亲属所在单位 / 社区发函)、“电话核实”(联系亲属本人或相关机构)、“实地走访”(到亲属居住地了解情况)三种方式核查,考生需做好以下配合:
提前告知亲属:将审查人员可能的核查方式、联系时间告知亲属,提醒亲属保持电话畅通,避免因 “陌生来电不接”“社区走访无人应答” 导致核查受阻;
提供辅助联系方式:若亲属年事已高、听力不佳,可向审查人员提供亲属的子女(如考生的兄弟姐妹)或邻居的联系方式,作为辅助沟通渠道;
协助补充说明:若审查人员对某份材料有疑问(如亲属的工作单位地址不明确),考生需及时联系亲属确认信息,并以书面形式补充说明,附上亲属的工作证复印件或单位地址证明。
例如,审查人员对考生母亲的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中 “2018 年有一次治安警告” 提出疑问,考生需联系母亲回忆警告原因(如因违规摆摊被警告),并向审查人员提交书面说明,附上当时的处罚决定书复印件(如有),证明该情况属于轻微违法且已处理完毕。
(二)与报考单位保持良性沟通
考生若在政审中遇到问题(如材料无法按时提交、亲属情况特殊),需第一时间与报考单位(院校招生办或航空公司人力资源部)沟通,而非拖延或隐瞒:
申请延期:如亲属在外地工作,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需延迟开具,可向报考单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及预计提交时间(通常可申请延长 3-5 个工作日);
咨询政策:若对 “亲属有轻微违法是否影响政审”“境外材料如何认证” 等问题存疑,可通过报考单位的官方咨询电话或邮箱提问,获取权威解答,避免因 “自行判断失误” 导致准备偏差。
四、特殊情况应对:理性处理,避免 “一刀切焦虑”
(一)亲属有轻微违法记录:主动说明,提供佐证
若亲属有轻微违法(如交通违章罚款、短期行政拘留),考生无需过度焦虑,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收集完整证明材料:获取亲属的处罚决定书复印件、缴纳罚款的凭证、行政拘留释放证明等,证明违法行为已处理完毕;
提交书面说明:向审查人员提交《亲属轻微违法情况说明》,说明违法原因(如 “2020 年父亲因忘记年检车辆被罚款 200 元,已当日缴纳”)、处理结果,以及该行为对考生本人无不良影响(如 “父亲已吸取教训,后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未再出现违法记录”);
强调 “无安全风险”:结合民航政审的核心目的(规避安全风险),说明亲属的轻微违法不属于 “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 范畴,不会对考生未来的民航工作造成影响。
(二)亲属与考生关系疏远:提供 “无关联证明”
若考生与某核心亲属(如父亲)长期无联系(如父母离异后父亲失联多年),无法提供其材料,需:
提供关系疏远的证明:如父母的离婚证复印件、法院出具的抚养权判决书(证明考生由母亲单独抚养)、社区居委会出具的 “考生与父亲长期无联系” 的证明(需注明无联系的时间及原因);
说明 “无影响”:提交书面说明,强调 “长期无联系,父亲的行为与本人无关联,不会对本人的思想、行为及未来工作造成影响”;
配合替代核查:若审查人员要求,可协助提供父亲的户籍地信息,由审查人员通过公安机关函调方式核实,避免因 “无法提供材料” 直接判定不合格。
五、诚信为基,细节为王
民航专业考生应对亲属政审,核心在于 “诚信” 与 “细致”—— 诚信申报亲属情况,不隐瞒、不造假;细致准备每一份材料,不遗漏、不马虎。政审并非 “针对个人”,而是民航行业保障安全的必要举措,考生只要提前规划、积极配合,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通过。同时,考生也需理性看待政审结果,若因特殊情况未通过,可咨询报考单位是否有复核机会,或在后续符合条件时再次报考,始终保持对民航职业的积极态度。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对运动员而言,提升技术等级不仅是竞技能力的证明,更是升学、就业的重要筹码。但 “快速提升” 并非盲目训练,需结合项目特性、等级标准,从目标拆解、科学训练、精准参赛等维度制定策略,才能在合理周期内突破瓶颈。
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官方认可,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五个级别。获得相应等级不仅是荣誉,还对升学、就业有积极影响。那么,如何申请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呢?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虽统一划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五个级别,但不同体育项目因运动特性、比赛规则、竞技形式不同,等级标准的制定逻辑、成绩要求、评定侧重点差异显着。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田径、游泳等 “计时 / 计数类项目” 与篮球、足球等 “对抗类项目”,标准差异尤其明显。
在体育领域,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犹如一座灯塔,为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指引方向。它不仅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权威认定,更是连接体育梦想与现实荣誉的桥梁。无论是初入体坛的新人,还是志在突破的老将,了解这一标准都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在考虑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时,不少考生会问:“报考第二学士学位可以减免学分吗?” 毕竟第二学士学位学制多为 2 年,若能减免部分已学过的课程学分,不仅能减轻学习压力,还可能缩短学习周期。但实际上,第二学士学位的学分减免并无统一政策,是否能减免、减免多少,主要取决于报考院校的规定、原专业与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相关性,以及个人已修课程的匹配度。
在学历提升与职业转型的需求下,“第二学士学位” 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不少人对其概念仍模煳:第二学士学位是什么意思?它和双学位有何区别?是否值得报考?其实,第二学士学位是国家认可的学历教育形式,专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学生或从业者提供跨专业学习机会,助力拓宽职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