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招生对象
已经参加2023年我省高考或中职升学考试且未被录取的考生和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可参加2023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单考单招录取(以下简称“单考单招录取”)。
二、考试科目与方式
单考单招录取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具体如下:
(一)文化素质测试
1.参加2023年普通高考和中职升学考试且未被录取的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以2023年普通高考和中职升学考试成绩为准。
2. 未参加2023年普通高考和中职升学考试的应往届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含技工学校)、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人员,由招生院校统一组织文化素质测试。
(二)职业适应性测试
应往届高中、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由招生院校结合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学生意愿和特长,组织职业适应性测试。各高校可针对具有体育、艺术等特长考生制定专门测试办法,以提高体育、艺术特长考生报考普通专业的积极性。
三、报名与考试
(一)报名方式及时间
所有参加单考单招录取的考生均须参加普通高考报名,报名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甘招委发〔2022〕35号)执行。其中参加单考单招录取的考生报名时间为2023年8月1日至5日,报名地点在考生户籍所在地县(市、区)考试招生机构,已经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再另行报名。
考生报名并提交后,打印《2023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单考单招考生报名登记表》,一式三份。
应往届普通高中和中职毕业生报名资格由考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教育部门统一确认。应往届技工学校毕业生报名资格由考生就读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所属人社部门统一确认。下岗职工报名资格由考生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社部门统一确认。农民工、高素质农民报名资格由考生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确认。退役军人报名资格由考生落户所在地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统一确认。
(二)考试
单考单招招生考试由考生所填报志愿院校组织,考试须于8月23日至25日完成。
四、体检
单考单招考生体检工作由考生录取院校负责实施。考生录取后,凭录取通知书按照学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体检。院校可凭体检结果按照招生章程专业受限要求对考生录取专业进行内部调整。体检工作具体实施办法参照省招委会《关于做好202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甘教考高〔2023〕4 号)规定执行。《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由招生院校负责装入学生档案。
五、志愿填报与录取
(一)志愿设置
单考单招录取设置1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置6个专业选项和1个专业调剂选项,不征集志愿。
(二)志愿填报
单考单招录取采用网上填报志愿,考生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根据网站提示进行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时间为8月20日至21日。
参加单考单招录取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志愿,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不再安排补报。
(三)录取
各招生院校在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管理下,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专业和录取方式,于8月26日前完成录取,并连同考生成绩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1.参加过甘肃省2023年普通高考及中职升学考试且具有成绩的考生,按照不低于报考院校2023年高考录取第一次投档相应类别(普通类分文、理类,中职升学考试分农林牧渔类、医药卫生类、工业类、土木水利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教育与文化艺术类八大类)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求,由招生院校线上择优录取,其中在高考R段录取过程中第一次投档及两次征集志愿投档均未满额的院校除外,高校名单在填报志愿前公布。
2.参加招生院校统一组织文化素质测试的考生,由招生院校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按公布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独招生院校名单如下,已完成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均可报考这些单独招生院校。
江西省2025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职单招)工作通知已经发布,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了解报考流程和相关要求,本文将对通知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2025年山西省在岗乡村医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计划共计1000人,所有单独招生专业学制均为三年。通过该单独招生渠道入学并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大专学历。
单招与参加高考进入专科阶段学习确实存在显着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25年黑龙江省单独招生政策主要面向已参加黑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的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2025年辽宁省单独招生政策为中职学生和部分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机会。考生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招生动态,合理规划报考和备考计划,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好规划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