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艺考工作每个省市都会提前做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和介绍,都会让学生们提前了解,那么2023年上海艺考表演类专业统一考试介绍有哪些?
一、统考考试性质和目的
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表演类专业统一考试是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考试对考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进行评定,为高校选拔适合专业培养的考生提供基本依据。
二、统考考查要求
表演类专业统一考试着重考查考生表演素养、艺术感受、表达能力及艺术创作等基本素质和专业潜能。
三、统考考试科目和分值
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门。
声乐100分,台词100分,形体100分,表演200分,四门总分500分。
四、各科目的内容和评分标准
分为A、B、C、D、E、F等级,每个等级具体赋分由专家组评定。各等级的分值要求如下:
(一)声乐:演唱(清唱自备歌曲一首)
A(90分以上)
嗓音条件好,音色优美。吐字清晰。音准、节奏把握准确、稳定。音乐表现力强。
B(80分-89分)
嗓音条件较好。吐字较清晰,音准、节奏把握较准确、稳定。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C(70分-79分)
嗓音条件一般。音准、节奏尚可。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D(60分-69分)
嗓音条件基本符合标准。音准、节奏不够准确、稳定。音乐表现力一般。
E(40分-59分)
嗓音条件不符合标准。音准、节奏不准确。完成乐曲演唱困难。
F(1分-39分)
嗓音条件差,音准很差。不能完成乐曲演唱。
(二)台词:学生自备朗诵材料一篇,寓言、散文、故事、诗歌皆可。
A(90分以上)
语言流畅生动、吐字清晰、字音准确、节奏鲜明、声情并茂。音色音量上乘,具有较好的表现力、感染力。
B(80分-89分)
语言较为流畅生动、吐字归韵准确、节奏鲜明、音色音量较好,具有一定的表现力、感染力。
C(70分-79分)
吐字归韵较准确、音色音量一般,语言表现力一般,基本能完成作品。
D(60分-69分)
吐字归韵不够准确,语音问题较多,音色音量欠缺,无语言表现力,但能纠正者。
E(40分-59分)
吐字归韵不准确,表现力欠缺;音色音量较差,调整困难者。
F(1分-39分)
吐字归韵差,无语言表现力或表达不准确,音色音量差,唇舌齿元音发音有缺陷者,或难以调整者。
(三)形体:学生自备各种舞蹈、武术、健美体操等,无需伴奏。
A(90分以上)
动作节奏、韵律、感觉、情绪(表情)、身体柔韧度、协调性优秀且能独立跳出一曲风格完整的舞蹈,并且爆发力、控制力、表现力上乘者。
B(80分-89分)
能独立完成一曲完整的舞蹈,基本功基本达标、协调性(含节奏、韵律)感觉、表达较好,又有一定技能和肢体表现力者。
C(70分-79分)
能独立完成一曲完整的舞蹈,有可塑的能力,但舞蹈的表现力一般,身体运动素质也一般。
D(60分-69分)
四肢具有一般的活动能力及一定的节奏感或做一段完整的体操、广播操。
E(40分-59分)
四肢动作不太协调,节奏感较差,又羞于动作者。
F(1分-39分)
四肢动作不协调,毫无节奏感,不敢或不愿进行形体表演者,甚至有明显的行为怪异。
(四)表演:按指定的题材,由学生做集体小品或生活练习,进行即兴表演。
A(180分以上)
审题准确、立意鲜明、构思严谨,表演时自然、真实,能够投入到规定的情境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良好的表演潜质。
B(160分-179分)
审题准确、能够投入到规定的情境之中,表演中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力,具有一定的表演潜质。
C(140分-159分)
审题基本准确,能够基本完成表演任务,但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
D(120分-139分)
审题尚准确,尚能完成表演任务,塑造的人物形象不鲜明。
E(80分-119分)
审题不准确,表演较为紧张,不能完成表演任务。
F(1分-79分)
表演过于紧张,木讷,甚至有明显的行为怪异,逻辑混乱。
免责声明: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联系邮箱:543779269@qq.com。
“纯艺术留学毕业只能搞创作吗?”“除了当画家、雕塑家,还有什么出路?”纯艺术专业因“创作自由度高”常被贴上“就业模煳”的标签。实则,海外纯艺术教育培养的创意思维、媒介把控能力,能适配多元职业场景。
“德国公立艺术院校真的免学费吗?”“免学费会不会藏着隐形收费?”这是艺术留学申请者关注德国院校时的核心疑问。不同于英美高额学费,德国公立艺术院校的“免学费政策”确实极具吸引力,但并非完全“零成本”,且有明确的申请门槛。
“艺术生语言不好能留学吗?”“雅思6.0够申请顶尖艺术院校吗?”艺术留学申请中,语言成绩常让创意能力突出但英语基础薄弱的学子纠结。事实上,艺术院校的语言要求并非“一刀切”,更注重“够用即行”,核心是保障学习与沟通。
艺术留学申请中,作品集的“成品呈现”常被过度聚焦,而“创作过程”却易被忽略。不少申请者疑惑:花费精力展示草图、修改记录,真的能提升录取概率吗?答案是肯定的。海外艺术院校更看重“创作思维的完整性”,过程性内容恰恰是展现潜力的核心载体。
“本科学视觉传达,能申请服装设计硕士吗?”“纯艺术背景想转交互设计,可行吗?”艺术留学中,跨专业申请不同细分方向的疑问十分常见。不同于理工科的硬性壁垒,艺术学科的创意内核具有共通性,跨专业申请并非天方夜谭,但需精准匹配方向、打磨核心材料。
申请研究生艺术留学时,“是否需要工作经验”是众多学子的核心困惑。有人认为应届生缺乏职场积累难获青睐,也有人觉得艺术创作能力才是核心。事实上,工作经验并非统一要求,其价值因院校类型、专业方向而异。













